近日,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国明教授团队在光磁响应材料化学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Nat. Commun.上。...
近日,化学化工学院郑南峰教授、傅钢教授与大连化学物理所杨帆教授(现上海科技大学)合作,在发现引入铜可以大幅提升钯催化炔烃半氢化反应性能的基础上,揭示了铜修饰提升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三重效应及其分...
大连理工大学郭新闻教授课题组,与大连化物所朱向学研究员课题组、香港中文大学宋春山教授课题组等合作,在ACS Catalysis (影响因子13.084)发表题为 “Elucidating the ac...
天津大学药学院李楠副教授课题组提出“围追堵截”策略,增强自噬抑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杂志。...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青年拔尖人才周旭副研究员与北京大学刘开辉教授、刘忠范院士合作,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 = 18.808)发表关于石墨...
近日,郑州大学化学学院臧双全教授课题组在手性币金属纳米团簇制备及圆偏振发光性能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在国际重要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张洪题团队与李涛团队通力合作,使用微纳米力学研究方法在电子显微镜内对一类使用“分子砌块”策略合成的“超轻”(密度小于水)MOF中空颗粒的机械性能进行了原位的定量研究...
近日,安徽师范大学熊宇杰教授与陆洲教授合作在光催化醇类制备烯烃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会JACS Au期刊上。...
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曾晓飞教授、朱乔虹博士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IF:30.849)上发表综述论文,系统归纳并描述了如何利用近期研究中的一些重要经验来促进金属硫化物在人...
近日,有机硅实验室邵欣欣博士与美国杜克大学Steve Malcolmson教授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胺化试剂,相关研究成果以杭州师范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在美国化学会志发表....
近年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推广及高度集成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对可充电锂离子电池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锂离子电池而言,负极材料是影响电池整体性能的重要因素。作为传统商用锂电池负极的石墨材料,其较低的比容...
Science子刊!多家科研院校在研发抗新冠病毒口服小分子候选药物方面取得进展...
今日(5月19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公示显示,拜耳(Bayer)与默沙东(MSD)联合开发的创新疗法维立西呱(vericiguat,英文商品名Verquvo)已通过优先审评获批上市。...
亚盛医药(6855.HK)今日宣布,公司已上市品种奥雷巴替尼(耐立克®,olverembatinib)的最新临床前研究发现,该品种可高效抑制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SARS-CoV-2-Omicro...
近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IF=54.564)刊登武汉工程大学邹菁、江吉周教授团队在二维纳米材料领域取得的新进展:《Additive-mediated...
近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爱涛教授团队,在Green Chemistry(IF:10.182)发表综述论文。...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野教授主攻了二十多年的研究方向成为热点。...
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钻研,来自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张广照教授科研团队在海洋防污材料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新型海洋防污材料为我国船舶、海洋装备提供了亟需的“防护服”,并且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外在该领...
VV116表现出了对包括奥密克戎在内的多个新冠病毒变异株的较强抑制作用,在感染早期或有症状的非重症患者中,应用VV116或能够缩短核酸转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