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JACS:非官能团化的烷基芳烃也能实现选择性邻位C–H活化

来源:化学加网原创      2022-07-19
导读:近日,利物浦大学Alexey G. Sergeev课题组在JACS上发表题为“Selective ortho-C–H Activation in Arenes without Functional Groups”的文章,作者发现一类简单的金属铱配合物,可以实现非官能团化烷基芳烃的区域选择性邻位C–H活化,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探讨。文章链接DOI:10.1021/jacs.2c04621。

非1.png

在合成官能团化的芳烃中,芳烃选择性的C–H活化一直都具有挑战性。在已知的合成策略中,使用杂原子导向策略可以精准实现芳烃的邻位、间位、甚至是对位的官能团化。然而,对于不含有其他官能团的烷基芳烃,由于其烷基只有极弱的导向能力,导致选择性的C–H活化十分困难,反应一般得到多种混合产物。当然也有一些例外,如对称的二烷基取代芳烃,会在立体位阻较小的位置引入官能团,还有一些单取代烷基芳烃,也有报道称可以选择性地实现间位或对位C–H活化。

非2.png

图1.烷基芳烃的C–H活化模式(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如图1所示,非官能团化的烷基芳烃通常是由亲电试剂或过渡金属活化,得到邻位取代的产物收率低于67%。在图1A中,烷基的亲电取代反应通常得到邻对位取代的混合物,因为该反应的区域选择性一般是由电子效应控制的。对比而言,过渡金属参与的烷基芳烃C–H活化反应一般得到间位和对位取代的产物,且通常比例为2:1,说明空间位阻较小的C–H键更容易被金属活化(图1B)。在之前的研究中,这类反应中邻位的区域性几乎都不超过58%。在本文中,作者使用简单的铱配合物,实现了烷基芳烃的选择性邻位C–H活化,而反应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们发现一种稀有的铱配合物,使得烷基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导向基团(图1C)。

非3.png

图2. 铱参与的烷基芳烃邻位C–H氧化加成反应研究(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在之前的工作(Chem. Commun.202157, 7894–7897)中,作者利用金属铱配合物Cp*Ir(η4-methylarene)(Cp*为五甲基环戊二烯基)实现了甲基芳烃的苄位C–H活化。基于此,在本文研究中,他们继续使用配合物Cp*Ir(η4-alkylarene) 1,计划将反应底物拓展到其他一级和二级烷基取代的芳烃,却意外地得到了一系列区域选择性与之前工作不同的邻位C–H活化产物(图2)。异丙基苯配合物1a与PMe3在正己烷中100 °C加热条件下完全转化为邻位C–H氧化加成的产物——芳基铱氢化物2a。当使用更大位阻的PPh3配体时,对应的配合物产物2a-Ph收率为67%,结构也通过单晶衍射分析确认。另外,反应不加入配体时会得到多种复杂的产物。随后,作者将一系列烷基芳烃铱配合物1a-n与PMe3进行反应,以考察芳烃上取代基对其C–H键氧化加成的区域选择性的影响。如图2C所示,多种铱配合物都能以较高的收率得到(87-99%)。通过对比产物2a-e(二级烷基取代基)与2f-e(一级烷基取代基)发现一些规律:烷基取代基级数越大,邻位的选择性越高。有一个例外就是取代基较大的新戊基苯(21,一级烷基取代基),最终以91%的邻位选择性得到目标铱配合物。相较而言,取代基最小的甲苯却无法得到邻位C–H活化产物,而是得到苄位C–H活化的氢化物2k。显然,该反应邻位选择性的规律是,二级烷基 >一级烷基 >> 甲基,与经典的烷基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及已知的烷基芳烃C–H氧化加成进行对比(图1A和B)可以发现,该反应呈现的选择性完全不同。以对异丙基甲苯所得到的产物2m为例,该反应芳环上的C–H氧化加成只发生在位阻更大的异丙基的邻位,而没有得到甲基邻位金属化的产物。

非4.png

图3. 反应机理研究(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为了解释该反应反常的区域选择性,作者选用配合物1l在氘代环己烷-d12中对该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动力学KIE实验(1H NMR)研究表明,该反应对于底物1l为一级,对于配体PMe3为零级,同时该实验还说明产物与氘代溶剂之间不存在H/D交换(图3A)。随后,作者分别研究配合物1l和芳环被氘代的配合物1l-d4的初始反应速率,结果表明邻位的C–H键并没有参与反应的决速步(图3B)。另外,作者在研究氘代底物1l-d4还发现出乎意料的结果:被取代的芳环上的D并没有转移到中心金属铱上,核磁分析表明金属铱的配体是H而不是D,而D被转移到异丙基的两个甲基上。作者认为,此结果可能是由配体D与两个甲基之间的分子内H/D重新分配导致的,并且该重新分配过程发生在反应的某一中间体。

非5.png

图4. 反应机理研究(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随后,作者根据铱配合物1l邻位选择性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可能的反应历程,并对其进行了计算。图4中path 1 展示了能量最低的反应途径:反应首先由1l生成η2-芳烃中间体3,随后异丙基上苄位的H发生C–H键氧化加成,所得到的η3-苄基氢配合物4经过铱插入到邻位C–H从而异构化为环铱中间体5,其苄位的C–H快速消除形成配位不饱和的芳基氢物种6,继续与PMe3配体配位从而得到了最终产物2l。作者认为,由于生成4个中间体的能量相近,无法判断反应的决速步,只能从上述KIE实验确定中间体4所发生的芳环C–H氧化加成不是反应的决速步。另一方面,该机理研究解释了铱η3-芳烃配合物进行选择性的邻位C–H活化的原因:反应从动力学和热力学上都有利于芳环邻位的C–H活化,不利于竞争反应苄位的C–H活化,并且,芳环邻位的C–H活化从动力学上有利归因于烷基特殊的导向作用。配位的烷基芳烃底物通过最初的苄位C–H活化从而将金属铱绑定在邻位,从而促进后续邻位C–H键氧化加成得到中间体5。从图4A中还可以看出,经历两次C–H键氧化加成的能垒(path 1)比直接的邻位C–H键氧化加成(path 2)要低。另一方面,底物1l的邻位C–H活化在热力学上比竞争的苄位C–H活化更有优势(图4,path 3),与之前甲基芳烃得到苄位金属化产物的结果对比可以发现,芳烃上烷基取代基级数越高,形成的苄基金属配合物中间体越不稳定,就越有利于生成芳基邻位C–H活化产物。最后,对于图3C中氘代实验的结果,作者提出了可能的反应历程进行解释。他们认为,氘代配合物2l-d4经由图4A中path 1得到氘代中间体6-iso-d46-d4,初步计算表明,这两个中间体之间存在平衡,可能是通过两个五元环铱物种8-iso-d48-d4,即在该过程中产生了H/D重新分配。
总之,Alexey G. Sergeev课题组采用概念上的新方法,实现了不含导向基的烷基芳烃的选择性邻位C–H活化,各类一级和二级烷基取代的芳烃均能以优良的选择性得到邻位C–H活化产物。作者证明了烷基取代基超越金属介导的C–H活化对位阻最小的芳烃C–H键的典型偏好的能力是由铱瞬时插入苄基C–H键引起的,这使得铱能够快速插入到邻位C–H键,然后通过还原消除再生苄基C–H键。更大的烷基取代基增加了邻位选择性。所描述的化学方法在概念上代表了现有芳基C–H活化方法的新替代方案。另外,如何将该策略从化学计量的C–H活化反应转移到催化量的C–H官能团化反应依然具有挑战性,也需要进一步扩大反应底物范围,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如何设计合理的催化循环,可以由烷基芳烃直接生成关键的不饱和η2-烷基芳烃铱中间体,并且在C–H官能团化后能再次生成该中间体,也是该反应的未来研究方向。

文献详情:

Antony P. Y. Chan, Martin Jakoobi, Chenxu Wang, Robert T. O’Neill, Gülsevim S. S. Aydin, Nathan Halcovitch, Roman Boulatov, and Alexey G. Sergeev*.Selective ortho-C−H Activation in Arenes without Functional Groups. J. Am. Chem. Soc.2022. https://doi.org/10.1021/jacs.2c04621

image.png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