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8日,第十三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在北京公布评选结果,天津大学元英进、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万里、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杨辉等3人获颁“杰出成就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的马骧教授团队在有机室温磷光材料领域连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在线发表于化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任斌教授课题组在层状二维材料缺陷表征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结果以“Probing the edge-related properties of atomically thin MoS2...
近日,“读懂洗护产品成分标签”讲座在位于上海的强生亚太首家创新孵化器JLABS举行。强生婴儿邀请毕业于剑桥大学的化学及成分专家James Kennedy展开一场互动、有趣的讲座,为在场的媒体嘉宾讲解了...
12月6日上午,钛媒体和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联合主办的2019 T-EDGE全球创新大会在北京市大兴区开幕,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准晶体结构首位发现者Dan Shechtman在主题演讲中表示,...
近日,浙江大学史炳锋课题组报道了钯催化的羧酸盐导向的γ-C(sp3)-H芳基化,可以通过热力学不稳定的六元钯环合成各种大位阻氨基酸,该成果发表于近期Chem. Sci.(DOI: 10.1039/C9...
复旦大学麻生明院士/张俊良教授团队近日首次报道了钯催化的芳基三氟甲磺酸酯与炔烃之间不对称Heck反应,该成果发表于近期J. Am. Chem. Soc.(DOI: 10.1021/jacs.9b108...
近日,南开大学周其林院士和朱守非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Highly enantioselective carbene insertion into N–H bonds of...
在微观世界里,有一大类分子存在手性异构体,它们像是人的左右手,互为映像,但如何旋转都不会重叠。但药物中,“左手”和“右手”手性分子的作用可能有天壤之别。如何控制手性分子的合成,一直是摆在科学家面前的一...
由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组织和举办的“2019中国日化百强”评选和颁奖活动日前圆满收官。评选采取候选单位定向邀请和参评单位自愿申报两种方式进行。评选指标包括申报参评企业的销售收入、企业规模、行业影响力...
商丘师范学院张建伟博士在Inorganic Chemistry发表研究论文:利用拓扑学定向合成两例三核簇基Sc-soc-MOFs并用于CO2和C2-烷烃的高存储与分离(Topology-Guided ...
北京大学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在非富勒烯受体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提出通过单边延展合成稠环电子受体光伏材料的分子设计策略,相关工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JACS, DOI: 10.1021....
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中药研究院林国强院士团队田平研究员受邀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发展的手性超强碱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通过...
人们知道物质的转变是可能的,但有时却是极其缓慢的。在西方古时炼金术的传说中,“贤者之石”是万物的催化剂,是至纯的绝对物质,能够很快将非贵金属变成贵金属(例如黄金)。催化剂就是化学领域的“贤者之石”,在...
自从20世纪80年代DNA纳米技术的概念提出以来,利用DNA模块、DNA折纸及环状DNA等多种方法都可实现DNA纳米管的自组装,但其尺寸均受到了严重限制,目前报道的DNA纳米管直径大多小于100 nm...
金属-氧簇,也称多金属氧酸盐,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和出色的理化性质,在材料化学、催化化学、电化学、磁化学、光化学等方面都受到了青睐。有机配体修饰多酸阴离子构建杂化材料,能够实现材料中无机-有机建筑单元优...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樊春海与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柳华杰团队发展了一套以DNA折纸技术为基础的分子加密系统,该系统超越了基于硅基计算机的常规加密体系且同时具有保护信息完整性和访问控制的功能。...
浙江大学化学系黄飞鹤教授获德国Bruno Werdelmann Lectureship奖,以奖励他在超分子化学和晶体工程领域所做的贡献。...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上海市新药设计重点实验室邓卫平教授团队,在金属钯催化不对称[4+3]环加成反应高效合成手性氮杂卓类化合物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