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侯旭团队副教授郑靖与合作者的科研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成果显示,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像“变色龙”般的新型活性胶体材料,通过控制光可以使它呈现变化多端的...
《中国化学》(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Wiley-VCH联合出版,主编麻生明院士。2018年,进行了全新改版,2022年由月刊改为半月...
近日,天津大学马军安、党延峰与张发光团队报道了一种商业可得的Rh-Josiphos催化四取代环状β-烯酰胺(enamido)膦酸酯/膦氧化物的高度立体选择性氢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两个相邻手性中心的...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夏莹研究员团队在小环不对称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化学领域权威期刊 Angew. Chem. Int. Ed. 杂志(IF: 16.823)在线发表。...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彭孝军院士团队孙文教授与荷兰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Sylvestre Bonnet教授团队合作,聚焦于自组装纳米药物体系(Self-assem...
5月17日,浙江博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锐生物”)宣布,其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型治疗用生物制品泽贝妥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安瑞昔®)正式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国药准字S202...
2023年05月12日,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化学1类创新药品种「奥磷布韦片」(受理号:CXHS2000042)按照优先审评审批程序获得NMPA批准上市。...
自主阅读海量文献汲取前人智慧,制定实验方案,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完成实验全流程,思考出最优解,创造新的化学品和材料。这正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罗毅、江俊团队的作品。...
在团队学术带头人刘久荣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王凤龙教授小组在光辅助CO2催化加氢催化材料研制方面取得系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刘国生课题组发展了首例钯催化内烯烃的不对称迁移双氧化(ARD)反应,基于配体对反应动力学的调控,首次实现了内烯烃的高区域选择性官能团化反应...
为促进高校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吸引优秀青年学子走进南大并深入了解化学化工学院,同时助力南大选拔对化学、化工及相关交叉学科有浓厚兴趣、具有培养潜质的优秀学生,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拟于2023年7月5日至7...
本次研讨会由Organic Materials咨询委员会成员Max von Delius(德国)主持,特邀Maria Eugenia Pérez-Ojeda Rodriguez(德国)、厦门大学化学化...
常规实验观察高度依赖人的体力和经验,而基于AI算法的无人实验将颠覆这一切。比如这条由上海科学家研发的AI化学实验线犹如一位“机器化学家”,让人类专家告别简单劳动,将智力集中于最前沿的创新探索。而这种“...
根据《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条例》,经同行评议和专家集中审议,并经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决议,决定授予福州大学陈秋水等10位优秀青年化学工作者“2022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近日,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余金权课题组报道了钯催化,双齿酰胺-吡啶酮配体促进的羧酸中两个相邻的亚甲基单元双C-H活化,通过仅涉及s键,...
北京时间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前瞻交叉研究中心钱小石教授在Science上发表题为“Fluoropolymer Ferroelectrics: Multifunctional Pl...
天津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近日公布了天津市2022年优秀青年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范晓彬教授在2022年度天津市优秀青年研究生教师评选中获评“天津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
5月12日,以“Three-dimensional inhomogeneity of zeolit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revealed by electron pt...
四川大学冯小明院士和董顺喜教授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氮杂环亚胺稀土烷基配合物,成功实现了烷基吡啶对烯烃的直接CH加成反应。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系列手性氮杂环亚胺配体及其稀土配合物,并将其用于2,6-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