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想和院士聊会天、成为院士的学生很难,如今,一股“院士科普热”兴起,院士们常常亲自做科普,被人称作是另一种“强基计划”。...
近日,德国莱布尼茨催化研究所Rajenahally V. Jagadeesh教授在Science发表了高水平文章,题为“Nickel-catalyzed hydrogenative coupling ...
近日,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宋东坡课题组利用“有序自发乳化原理(OSE)”,克服了水包油包水(w/o/w)多重乳液界面不稳定的挑战,成功研制了具有靓丽结构色的光子晶体颜料。在国际顶级期刊《Angewandt...
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腐蚀与防护中心腐蚀电化学课题组在高性能锌基液流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在深入理解碘氧化还原反应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碘络合物的碘正极溶液,有效解锁了碘正...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朱起龙课题组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种酶启发的SMH电催化剂((NHx)16-NiPc/CNTs),其具有特定的单原子镍中心和富氨基的局部微环境,实现...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最丰富的聚酯塑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品与包装行业,但每年约有千万吨的废弃PET排入海洋。华东师大科学家团队在最大化节约成本、节省能源的情况下创造高附加值产品,为废弃塑料提供...
近日,清华大学化学系王训教授课题组在无机亚纳米线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发现碱土金属-多酸团簇亚纳米线能够有效锁定包括正辛烷、汽油等在内的易挥发有机液体,形成自支撑的弹性凝胶。...
6月26日至7月1日,第71届林道诺贝尔奖获得者会议在德国南部城市林道召开,约3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来自90个国家的近500名年轻学者参会。科技日报记者应邀在线参会。本届会议围绕化学的主题,聚焦催化与...
近日,厦门大学谢素原院士/张前炎副教授团队在杂五重[n]螺烯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系列成果以“Nitrogen-Embedded Quintuple [7]Helicene: A Hel...
化学加网络公益论坛第11期将于2022年7月9日(星期六)14:00-16:30举行,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王春江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石枫教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
化学加网络公益论坛第11期将于2022年7月9日(星期六)14:00-16:30举行,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王春江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石枫教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
化学加网络公益论坛第11期将于2022年7月9日(星期六)14:00-16:30举行,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王春江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石枫教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
近期,南京师范大学化科院沈健教授/毛春教授/万密密副教授团队在生物医用微纳米马达应用于疾病诊疗方向又有新的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Engineered Exosomes with Independent...
近日,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孙灵娜教授团队在《Small Methods》(影响因子14.188,中科院JCR 1区)上发表题为《Defective Fe3O4-x Few-Atom Cluste...
化学加网络公益论坛第11期将于2022年7月9日(星期六)14:00-16:30举行,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王春江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石枫教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朱起龙课题组在仿酶微环境二氧化碳电还原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2022, 34, 2202830)上...
近日,天津理工和中科院化学所王铁课题组以中空结构的MOF材料(ZIF-8)包裹在金超微粒上(GSPs@H-ZIF-8)作为基底,结合SERS技术实现了肺癌患者呼气中的醛类生物标志物的检测。GSPs@H...
近日,复旦大学麻锦彪团队与清华大学王宏伟团队合作解析果蝇Dicer-2结合双链RNA加工生成siRNA的分子机制,相关的研究成果以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dsRNA pr...
“化学加2022(杭州)中国医药CMC产业链技术交流暨企业家科学家高峰论坛”将于8月15-16日在杭州和达希尔顿逸林酒店(五星)举办,兰炯博士为本次大会分享嘉宾之一。...
近日,天津大学付红兵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徐珍珍教授团队在分子内长程质子转移实现激发波长依赖的长余辉发光方向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Excitation-Wavelength-Dependent 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