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理学院张骊駻实验室探究了细菌来源的芳香型聚酮化合物的进化过程及其结构多样性,绘制出世界上首张芳香型聚酮的全景图。该项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
近日,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张智平教授团队在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工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 Commun.2022, 13, 2577)。...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洁净能源与技术团队在选择性催化氧化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绿色化学》《化学工程》等化学化工类顶级学术期刊上。...
近日,北理工化学与化工学院马嘉璧副教授团队通过质谱实验和理论化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N2和H2与AuNbBO−气相团簇的反应性及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实现了室温下直接偶联N2和H2生成包含亚氨基(*NH)...
中山大学陈小明/张杰鹏教授课题组动态/柔性Cu(I)多氮唑框架用于电催化CO2转化工作发表于Angew. Chem. Int. Ed....
近日,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陈宜峰教授课题组在烯烃的不对称催化构建多层次手性中心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和《美国化学...
唐瑜教授课题组在稀土功能配合物研究领域有着非常雄厚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研究经验。近年来主要开展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创制以及功能和稳定性调控规律研究,围绕着如何在分子水平调控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功能和稳...
近期,复旦大学李晔飞和刘智攀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计算的界面结构预测方法(ML-interface),解决了不同晶体间界面结构预测的难题。...
圆偏振发光(CPL)材料因其在3D显示、信息加密、生物检测和传感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引起科学家的高度关注。手性有机发色团具有成本低、光物理性质可调节和易衍生化等特点,成为了CPL材料研发的较优选择。...
近期,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韩优教授和高洪营教授课题组,与南开大学赵东兵教授和天津大学量子交叉研究中心孙志祥副教授紧密合作,通过双反应基团协同效应实现了C(sp2)-Si活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领域权威...
近期,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新平教授课题组在其2013年发现的基础上,提出了硼Lewis酸耦合电子转移策略,成功合成了首例稳定的自由基离子对分子,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J. Am. Chem. Soc....
5月5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陈兴课题组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Cell-type-specific labeling and p...
近日,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新功能材料和生物质转化实验室在化工领域三大期刊之一的《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绍荣/高亚威教授团队与美国芝加哥大学何川教授合作在《科学》(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FTO在mESCs和小鼠发育中介导LINE1 m6A去甲基化和染色质调节》的文...
2022年5月4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联合中心邓宏魁课题组与李程课题组、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徐君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erivation of totipo...
2022年5月6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刊发了化学化工学院陈立桅教授、刘晰研究员和英国卡迪夫催化中心Graham Hutchings教授等人合作的科研成果“原位生成过氧化氢用于高效催化由环己...
近年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吴凯/周雄团队通过调控氧化物表面自由能的方法实现了金属单原子的稳定制备,为负载型金属单原子模型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并对其结构、性质和催化机理进行了研究。...
近日,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欣然教授、王肖沐教授和施毅教授团队在二维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分别以“Uniform nucleation and epitaxy of bilayer mo...
近日,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李霄鹏教授、王恒副教授团队在《Angew. Chem. Int. Ed.》(影响因子15.336,中科院JCR一区,TOP期刊)上发表了题目为 《Chiral Met...
近日,理学院超分子化学与催化研究中心于洋教授研究团队以“Binding and Assembly of a Benzotriazole Cavitand in Water”为题在《Angewand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