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乔波涛研究员和张涛院士团队在单原子催化氢甲酰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发现通过反应耦合的方式调控产物的区域选择性:在不加任何配体的情况下,通过与水汽...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柳红/许叶春/蒋华良团队联合上海科技大学杨海涛/饶子和团队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张磊砢/肖庚富团队通力合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一类结构新颖、高效...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新型电化学储能技术(锌空电池和铝基离子电池)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Nano Research,Science China Materials,Chemic...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副教授陆为课题组在光活化磷光方法应用于立体三维(3D)显示的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A Prototype of Volumetric Three-Dimensional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野课题组与程俊课题组合作,在CO2电催化还原制乙烯和乙醇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 to ethylene ...
近期,山东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调度分析了各地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集中整治情况,全省共有9600余家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经营企业开展了自查自纠,各市、县(市、区)应急部门共对6380余家企业进行了执法检查...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作为分子晶态材料在吸附分离、多相催化、化学传感、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MOF材料导电性差,因而在电化学传感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传统的解决方式是把MOF作为载体,将...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实验室的张德清研究员课题组最近成功开发了一类新型的非苯型二维有机共轭分子:含有两个五元环和两个七元环(薁单元)的二环庚三烯并玉红省(DHR)。...
自然界中的有机-无机粒子依靠自身或者外界的少量能量,通过自驱动组装的形式构成了许多独特的材料和物质,如人体组织中最坚硬的牙釉质,具有复杂形态的颗石藻的钙化层。这类有序的纳米级结构常表现出尖刺、网状、扭...
近日,清华大学化学系王定胜教授、李亚栋院士领导的课题组在甲酸电氧化领域取得突破,相关工作以“负载在氮掺杂碳上的单原子Rh:一种甲酸氧化的电催化剂”(Single-atom Rh/N-doped car...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特聘研究员王义明与郭旭虹教授团队在仿生自组装水凝胶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新进展,研究成果以“Biomimetic strain-stiffening self-assembl...
近期,河南大学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学院赵勇教授课题组,在锂金属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A Liquid/Liqu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that Inh...
配位驱动的金属有机自组装多面体超分子结构,在包括主客体识别,催化,传感,生物,光学材料等诸多的领域展现了潜在的应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人类通过工业固氮过程每年所耗费的能源占全球能源总供给量的1–3%,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其释放总量的1%。在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如果能发现一个高效的均相催化体系,实现类似固氮酶温和条件下将氮气转化...
近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陈纯琪教授(第一及通讯作者)、张丽兰博士、喻雪婧副教授、马立新教授和郭瑞庭教授共同合作,在美国化学会旗下催化领域顶级期刊ACS Cat...
近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爱涛教授(第一及通讯作者),联合德国马普煤炭研究所Manfred T. Reetz教授、上海有机所周佳海研究员以及西班牙赫罗纳大学S...
随着石化资源的日益枯竭及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可再生的生物质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生物质催化加氢生成液体燃料或精细化学品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其中生物质中C-O键的吸附活化是...
近年来,山东大学王文光课题组通过“廉价金属-配体” 协同催化机制,高效地实现了氮杂环芳香化合物的选择性还原(J. Am. Chem. Soc. 2017, 139, 17775–17778;ACS C...
近日,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邢鹏遥教授课题组在自组装手性纳米结构和光学活性功能拓展上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ACS Nano [ACS Nano. 2020, 14, 2522] 和Angew. ...
近日,大连化物所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创新特区研究组(18T7组)卿光焱研究员团队和本草物质组与组分中药研究中心(1803组)梁鑫淼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席夫碱水解的动态共价化学方法,实现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