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浪潮中,以曾安平为代表的有着国际视野和深厚基础及工程研究的科学家正成为关键推动者。他们不仅为全球合成生物学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更将实验室的突破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为全...
深圳大学AIE研究中心成立于2018年5月,由唐本忠院士创建。研究中心挂靠深圳大学材料学院,王东教授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中心立足于AIE原创性概念,瞄准AIE研究的前沿问题,致力于AIE材料的开发...
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宁夏大学共同主办,以“绿色合成——可持续化学新质生产力”为主题...
材料精准制造方向提出了利用AI计算技术实现“机制驱动的精准材料制造”路线,即通过对材料制造过程的机制理解实现材料的精准制造,将以集成电路材料、碳材料、二维材料、单晶金属等材料为例,开展材料制造机制的理...
7月2-3日,荣格上海PCT个人护理品技术高峰论坛盛大开幕!3000+行业代表,150+演讲嘉宾,6000㎡场地,180+展商,10+论坛。PCT广州站定档11月19-20日,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
近日,德国海德堡大学(Heidelberg University)A. Stephen K. Hashmi课题组与北京大学焦宁课题组联合发展了一种双齿氮配体(如邻菲罗啉和联吡啶)辅助的金氧化还原催化体...
Asia BIO Innovation Summit 作为亚洲地区生物医药行业的高端峰会,2025年在新加坡、成都以及深圳三地召开系列峰会,本次Asia BIO • 新加坡站将于8月14日-15日召开...
上班不打卡,弹性工作时间,课题组氛围良好,提供情绪价值,当前经费充足,可以稳定支持年轻人发展...
连续流光热催化CO2还原技术通过结合光能与热能协同作用,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提供了创新路径。本文深入综述了该技术在材料设计、光热协同机制以及反应器创新方面的最新进展,并着重强调了连续流系统对光热催化C...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渠凤丽研究员团队致力于核酸适体与框架核酸技术的创新研究,通过发展高特异性分子识别工具和精准递送系统,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张中海课题组在《Chemical Science》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基于金单原子光电电极的单分子适配体锚定策略,实现了多巴胺在活体脑区的高选择性检测。该研究不仅突破了传统适配体...
以廉价易得的CO2为C1源,通过烯烃的芳羧基化反应合成功能化羧酸是一种十分绿色高效的策略。通过自由基极性交叉偶联(RPCC)策略实现CO2参与的烯烃双官能化反应已经被很多课题组研究并报道。然而,当使用...
近日,南开大学王浩等人提出了一种金属氮宾介导的策略,即通过分子内金属氮宾与烯烃发生亲电加成产生碳正离子,进而通过立体控制的1,2-负氢迁移,从而形成更稳定的氮杂碳正离子,被亲核试剂捕获,生成具有连续γ...
近日,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陶友华研究员、王献红研究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以“On-demand, Readily Degradable Poly-2,3-dihydrofur...
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过渡金属和主族元素协同的小分子活化与催化,实验室将具体开展的研究包括:1)多核金属协同催化;2)过渡金属调控主族元素的催化转化反应及有机合成应用。...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焦星辰教授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蒙教授合作设计了具有双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金属导体Au-Cu7Te4纳米线,在温和的条件下利用红外光还原空气浓度的CO2,生成物CO的选择性为10...
近日,云南大学金毅课题组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宋利娟课题组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高级科学》杂志)报道了水催化亚砜叶立德和烯烃的解构环丙烷反应实验与DFT研究。在本研究中,作者发...
最近,德国明斯特大学(Universität Münster)Armido Studer课题组报道了一种铁催化烯烃的自由基马氏氢-酰胺化方法。其发展了一种可大规模制备的自由基酰胺试剂,从而促进了具有重...
抗体 ADC XDC下一代偶联药物创新峰会2025年7月18日在中国·杭州和达希尔顿逸林酒店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