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化学学院的池振国教授、杨志涌副教授研究团队通过将4-溴-二苯甲酮和二苯基氧膦结合,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无定形有机小分子主体DPOBP-Br。该主体不但可以形成连续的透明无定形薄膜,而且可以...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范环境管理中化学物质的命名,支撑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管理、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和管控等工作,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管理...
石墨烯纳米带(Graphene Nanoribbons,简称GNRs)因其具有非零带隙的特性而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这种带隙的出现是由于电荷载流子在石墨烯纳米带内的量子限域效应所致。GNRs作为一种...
近日,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化学系Ivan Aprahamian教授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刘晓刚教授在多重刺激响应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1,2-BF2 Shift and Phot...
助力仪器设备“以旧换新”升级换代——选型指南篇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旨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彻底改变了化学家在实验室和工业上利用简单原料构建复杂分子的方式。尽管芳基/烯基卤代烃的交叉偶联取得了显著发展,但通过烷基卤代烃的交叉偶联来产生更常见的sp3杂化碳手性中心的研...
联烯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征,被广泛用于天然产物、药物化学、功能材料等领域,并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砌块广泛用于有机合成领域;同时含膦取代基本的手性化合物的在新型手性配体和催化剂的开发、手性医药的研...
含有季碳手性中心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医药、农药等精细化学品中,因此季碳手性中心的对映选择性构筑十分重要。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小分子药物销售额排名前200的榜单中,10%左右的分子含有季碳手性中心。然...
第二届亚太生物医药知识产权创新峰会大会议程详情公布...
2024年3月27日,爱思唯尔(Elsevier) 正式发布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 (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本次上榜共计5801人, 来自496所...
伤口愈合是一个精确协调的过程,涉及无数的细胞、体液和分子机制许多因素,如免疫功能、合并症和循环状况,可以显著影响整个愈合过程。创面敷料是促进创面最佳愈合的有效方法伤口敷料是用于伤口管理的治疗材料。然而...
近日,美国西北大学Christian A. Malapit课题组报道了一种高选择性芳香族C−H键的胺化反应。其中,该电化学策略涉及阴极还原生成高度亲电的双阳离子N-中心自由基,该自由基可有效地参与芳香...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分子智造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主任何晓于2023年12月23日,在“首届全球CTO科技商学大会”上发表的《化学大模型ChemGPT 1.0》主题演讲。以...
3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DNL12)叶茂研究员和刘中民院士团队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前期合作基础上,联合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等开发了智能...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天津市化学会、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南开大学化学科普基地、化学加,联合推出“带你走近物质科学”系列科普讲座,引领中学生走近化学、材料科学等物质科学类学科,为学生打开一扇大门,探...
近期,王钦阳实验室继续针对细胞死亡和肿瘤免疫中的重点问题,通过设计仿生的基因编辑辅助系统,顺利地实现了多学科(介入,超声,放疗,免疫)联合下的细胞焦亡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治疗。...
近日,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普林斯顿大学默克催化中心David W. C. MacMillan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上报道了一种镍自由基分选介导的醇-醇交叉偶联,其中两个醇片段在同一个反应器...
本期节目邀请到了2022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
化学试剂、化工原料、医药中间体...
近日,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业催化团队连续在AIChE Journal(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会刊,化工学科领域排名第一)和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