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新刚课题组博士后招聘启事;2、王鹏课题组招聘启事;3、姜标课题组招聘启事;4、K. Barry Sharpless课题组招聘启事;5、殷亮课题组招聘启事...
“对我来说,科研就等于吃饭,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的兴趣所在。当你能够解开某些化学反应之谜,能够控制某些化学反应,你会感到很开心。”——支志明...
糖尿病早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除举世皆知的胰岛素外,还有一类基础药物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源于一株毒草,历经浮沉,经过数十年的曲折发展,终成一代降糖“神药”。波澜壮阔的历史背后是天然产物化学、药物化学...
近日,上海有机所刘国生课题组在sp3 C-H键精准转化研究中取得新突破,该工作于10月24日在Nature期刊在线发表(DOI: 10.1038/s41586-019-1655-8)。此前10月2日,...
André S. Dreiding教授1919年出生于瑞士,1954起在苏黎世大学化学系工作后担任教授直至退休。他的研究兴趣广泛,涵盖有机化学的各个方向,同时他也是数学化学的先驱。Dreiding教授...
10月22日,USNews发布2020世界大学排行榜,排名涵盖了分布在81个国家/地区的前1,500家院校。化学加特别摘选了化学学科榜,供大家参考。清华、中科大、北大、南大入围世界大学化学学科榜TOP...
江西师范大学孙建松教授课题组设计了5-叠氮-1-(2′-吡啶甲基(Pic))-唾液酸硫苷给体并发展了一种α-唾液酸化的新方法。该给体能高收率,高立体选择性地完成糖苷化。结合该课题组发展的MPEP给体的...
近日,南京大学叶德举课题组成功合成了一种检测体内γ-谷酰基转肽酶的可活化化学发光探针,可以在与靶向分子相互作用时显示出增强的化学发光,这在低背景、高灵敏度和提高生物组织穿透深度方面为传感和生物成像提供...
我国的两院院士中,年满80周岁而成为资深院士的少数人,被定义为“国宝”级人物。资深院士中,年届90“还每天上班”的少之又少;而90岁以后仍立于科技前沿的,更是凤毛麟角了。被人尊称为“90后院士”的陈俊...
2019年10月22-25日,以“面向产业新时代的多孔材料”为主题的第二十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在杭州举办,大会颁发了第二届中国化学会分子筛委员会“中国分子筛奖”。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上海...
近日,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著名光化学家、北大名誉教授藤岛昭在央视《开讲啦》开讲。在与中国持续交流的40年间,藤岛昭培育了38名中国留学生,其中3位已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教育...
自2001年唐本忠院士团队偶然发现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以来,AIE就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得到应用。近日,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和内蒙古大学王建国教授团队又在AIE相关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他们基于聚...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高栓虎教授课题组通过汇聚式方法完成了(-)-viridin(1)和(-)-viridiol(4)的不对称全合成,该成果发表于J. Am. Chem. Soc.(DOI: 10.102...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曲晓刚研究员课题组设计合成一个原位合成的双功能药物,可以实现AD治疗的自触发和自调节。由铜积累的β-淀粉蛋白(Aβ)斑块催化叠氮-炔烃生物正交环加成反应(CuAAC),激活...
P-中心的手性膦是过渡金属及有机催化中一类非常重要的手性配体,然而,与手性碳骨架配体相比,手性膦的研究较少。催化不对称合成P-手性膦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十年来,化学家们发展了一系列前手性膦衍生物的...
氮杂芳环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分子、有机材料及配体中。通过选择性碳氢键官能团化的方式对氮杂芳环进行后期修饰具有重要意义。在酸性和氧化条件下,自由基对氮杂芳环的加成反应,即Minisci反应,提供了一...
孙大业,细胞生物学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生物学“细胞信号转导”领域教学与科学研究。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化学不仅仅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反应的科学,化学对化学家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本文抛砖引玉地提出了“无常”“和而不同”等哲学思想的化学基础,并从化学现象出发提出了“错者美...
胡英,男,1934年6月出生,湖北省英山县人,中共党员,1953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在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工作至今;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育部工科化学课...
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胡润百富榜》,这是胡润研究院自1999年以来连续第21次发布“胡润百富榜”,上榜门槛连续第七年保持20亿元。化学加特别整理了《胡润百富榜》中涉及化工医药领域的名单,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