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曲晓刚研究员课题组设计合成一个原位合成的双功能药物,可以实现AD治疗的自触发和自调节。由铜积累的β-淀粉蛋白(Aβ)斑块催化叠氮-炔烃生物正交环加成反应(CuAAC),激活...
P-中心的手性膦是过渡金属及有机催化中一类非常重要的手性配体,然而,与手性碳骨架配体相比,手性膦的研究较少。催化不对称合成P-手性膦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十年来,化学家们发展了一系列前手性膦衍生物的...
氮杂芳环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分子、有机材料及配体中。通过选择性碳氢键官能团化的方式对氮杂芳环进行后期修饰具有重要意义。在酸性和氧化条件下,自由基对氮杂芳环的加成反应,即Minisci反应,提供了一...
孙大业,细胞生物学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生物学“细胞信号转导”领域教学与科学研究。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化学不仅仅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反应的科学,化学对化学家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本文抛砖引玉地提出了“无常”“和而不同”等哲学思想的化学基础,并从化学现象出发提出了“错者美...
胡英,男,1934年6月出生,湖北省英山县人,中共党员,1953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在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工作至今;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育部工科化学课...
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胡润百富榜》,这是胡润研究院自1999年以来连续第21次发布“胡润百富榜”,上榜门槛连续第七年保持20亿元。化学加特别整理了《胡润百富榜》中涉及化工医药领域的名单,供大家参考。...
10月10日,“2019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年度峰会”在南昌举行。峰会发布了由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医药企业发展促进会、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织推荐的“2...
共价有机骨架(COFs)是一类通过共价键连接有机构件而构成的结晶性多孔有机聚合物。在这种情况下,连接点不仅在将有机构件连接在一起形成有序的二维或三维网络结构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材料的性能也有...
斯坦福大学Steven G. Boxer课题组揭示了荧光蛋白光异构化途径,以单个氯邻位取代的rsEGFP2为模型,通过测得Cl-rsEGFP2晶体结构的顺反构型,区分荧光蛋白(GFP)光异构化途径(O...
当地时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3位科学家,分别为美国科学家约翰·B·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英国科学家M·斯坦利·威廷汉(...
二氧化硫(SO2)在调节细胞凋亡和炎症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细胞内的小生物分子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如何识别这些共存的生物标志物仍然是一个挑战。在此,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王成云、郭志前课题组报道了一...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李闯创教授课题组在JACS发表论文,报道了明星天然产物Vinigrol的高效不对称全合成。明星分子Vinigrol被称为天然产物合成历史上最难的分子之一。李闯创团队历时6年多,...
大连理工大学彭孝军院士课题组基于频率上转换发光(FUCL)设计了一种单光子光敏剂(FUCP-1)。FUCP-1光稳定性十分好,并且具有突出的上转换量子产率,可以用于成像指导光动力治疗(PDT),尤其在...
9月17日,兰州大学隆重举行建校110周年纪念大会。纪念大会上,八位发言代表中,含三位化学工作者。严纯华校长是稀土分离理论、应用及稀土功能材料研究领域的院士;司徒塔特教授则是从事超分子化学和分子机器研...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潘英明-唐海涛课题组通过电化学方法在无金属和氧化剂参与条件下实现了含氮杂环(包括茱萸次碱)的合成,该成果发表于近期Green Chem.(DOI: 10.1039/C9GC03028...
过渡金属氢化物(MH)催化的烯醇/烯醇式与不饱和烃的偶联反应,是一种原子经济性C-C键形成策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反应是从M-H加成到不饱烃形成亲电性的π-烯丙基金属中间体启动的,再与可烯醇化的...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8年7月,在西南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在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应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邀请,中科院北京化学所王从洋教授、江西师范大学万结平教授于2019年9月28日到武汉工程大学交流访问。...
2020年2月19日-21日,2020上海国际材质分析、实验室技术博览会,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W2 (SNI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