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华中科技大学唐从辉课题组:钴催化甲基氮杂芳烃C(sp3)–H键的化学选择性烯基化和烷基化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2024-05-30
导读:近年来,无受体脱氢(AD)和借氢(BH)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可持续合成,这类反应无需外加氧化剂即可构建新的化学键。无受体脱氢和借氢策略的反应具有原子效率高和官能团兼容性好的特点,符合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合成的原则。尽管贵金属催化剂一般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且反应条件更温和,但贵金属不可忽视的特性,如成本、毒性和可获得性,阻碍了其更广泛的应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使用丰产金属催化剂来替代贵金属催化剂的趋势日益明显。

图片1.png



喹啉及其衍生物是医药、农业、材料和天然产物分子中最重要的结构之一,例如孟鲁司特、加利匹宁、库司帕林等(图1,A)。甲基氮杂芳烃C(sp3)–H键的官能化是构建高附加值杂芳香族化合物的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图1,B)。尽管已有一些报道发展了贵金属、非贵金属催化的醇对甲基氮杂芳烃的烯基化或烷基化反应,但利用丰产金属催化同时构建C–C单键和双键产物,并通过反应条件控制化学选择性、实现偶联产物的选择性合成仍然有待发展。

唐从辉课题组致力于丰产金属催化的均相、多相(单原子、纳米)催化体系开发(近期代表性工作:J. Am. Chem. Soc. 2024146, 11801–11810; J. Am. Chem. Soc. 2024146, 2769–2778; J. Am. Chem. Soc. 2023145, 4142–4149; Angew. Chem. Int. Ed. 202463, e202314708; Angew. Chem. Int. Ed. 202362, e202314364; Angew. Chem. Int. Ed. 202362, e202303433)。在此, 基于其最近开发的以钴为中心的N,N-双齿配体配合物,他们实现了甲基氮杂芳烃C(sp3)–H键与醇偶联,化学选择性地获得烯基化或烷基化产物的过程(图1,C)。

图片2.png

图1:通过C(sp3)–H键功能化化学选择性合成喹啉衍生物(来源:Journal of Catalysis

作者首先选用2-甲基喹啉1a、苯甲醇2a作为起始原料,通过调整催化剂、碱、溶剂、浓度、温度等条件筛选确定了烯基化和烷基化的反应条件(表1)。作为对这一假设的初步尝试,作者研究了在钴催化剂([Cp*Co(tBuPPH)I]+I-)的作用下,在140 oC的甲苯中以2-甲基喹啉(1a)和苄醇(2a)为底物进行反应,只得到了烯化产物3a(表1,条目1)。通过对碱的筛选,发现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叔丁醇钾都能促进3a的生成。其他溶剂,如二甲基亚砜和对二甲苯,对这一转化有不利影响(条目5-6)。此外,浓度、反应气氛和温度对性能也至关重要(条目8-10)。增加碱的用量可以催化3a5a的形成,且转化效率相似(条目11)。进一步研究发现,5a/3a的比例可以通过改变苄醇和t-BuOK的用量来调节(条目12–13),获得5a的最佳条件是3.0当量的t-BuOK和5.0当量的2a5a:3a 的比例为10:1(条目14)。

图片3.png

表1:反应条件筛选(来源:Journal of Catalysis

在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后,在标准反应条件下,对该策略底物普适性进行探索(图2)。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具有良好的底物适用范围,综合来看,无论是烯基化还是烷基化底物,吸电子基团和供电子基团均可很好地兼容,以良好至较高的产率得到目标化合物,产物均具有优异的化学选择性。另外,杂环类底物也可很好兼容,以中等至良好的产率、优异的化学选择性得到目标化合物。

图片4.png

图2:底物范围(来源:Journal of Catalysis

为了证明当前方法的合成实用性,我们尝试将获得的产物进一步衍生化,并展示这种方法在合成天然存在的生物碱方面的潜力(图 3)。令人满意的是,化合物3q在镍催化下发生了转移氢化反应,使N-杂环和C=C双键都发生了还原反应,从而得到了7a,收率为87%;随后用MeI顺利进行了N-甲基化反应,生成了加利平碱7b,收率为81%。同样,通过两个步骤还得到了另一种镇痛化合物Cuspareine 8b,这表明烯基化或烷基化产物均可用于进一步的应用合成。

图片5.png

图3:合成应用(来源:Journal of Catalysis

根据机理实验和相关文献,作者提出了可能的机理(图 4)。首先,催化剂[Cp*Co(tBuPPH)I]+I- 经过碱处理,得到失去HI的催化活性物种[Cp*Co(tBuPP)I]。随后,醇2a经历内球机制发生无受体脱氢反应生成醛2a',氢以[Co–H]的形式储存在金属配合物中。随后,在钴催化剂存在下,醛与1a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偶联产物3a。如机理研究所示,钴催化剂在另一个醇分子的帮助下释放出分子氢,并再生出[Cp*Co(tBuPP)I],而[Co–H]物种则进一步通过借氢途径促进5a的形成。

图片6.png

图4:可能的反应路径(来源:Journal of Catalysis


小结

唐从辉课题组通过其以钴为中心的N,N-双齿配体配合物,通过AD和BH策略分别实现了甲基氮杂芳烃C(sp3)–H键与醇偶联的烯基化或烷基化反应。该反应通过条件控制实现了甲基氮杂芳烃C(sp3)–H键的化学选择性转化,为氮杂环药物及其衍生物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原子经济性高的有效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Catalysis上。

课题组简介

图片7.png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唐从辉研究员,2011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11-2016年在北京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导师:焦宁教授),随后在德国和美国的知名高校、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导师:Matthias Beller, David Sarlah, Liming Zhang),2020年回国作为课题组长开展独立研究。课题组致力于开发基于丰产金属的均相多相(纳米、单原子催化体系。开展跨学科研究,以解决有机合成、催化、材料等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尤其重视基于理性设计的催化剂库的开发,以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绿色可持续的方法构建分子复杂性。实验室成员可以在有机化学、催化、材料合成和能源应用等领域得到全面培养和训练。目前已发表高水平SCI期刊论文38篇,总计他人引用次数4300余次。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发表的顶级期刊论文包括J. Am. Chem. Soc.(4篇),Angew. Chem. Int. Ed.(7篇),Chem. Rev.(1篇),Chem. Soc. Rev.(1篇)等。相关成果被Nat. Synth.Angew. Chem. Int. Ed.SynfactSynform等杂志报道或亮点评述。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项、已授权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参与重点项目;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获评华中学者、武汉英才、湖北省百人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5/8)、Reaxys PhD Prize等荣誉。更多详情请见课题组主页:https://www.thetanglab.com/

文献详情:

B. Zhu; H. Tian; Z. Zhang; T. Li; L. Qu; C. Tang. Cobalt-catalyzed chemoselective alkenylation and alkylation of C(sp3)–H bond in methyl heteroarenes. Journal of Catalysis2024, DOI: 10.1016/j.jcat.2024.115569


image.png

长按扫码,查看原文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