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魁基金”捐赠仪式现场
3月27日,“文魁基金”捐赠仪式在兰州大学城关校区举行。著名化学家黄文魁先生子女黄智申、黄智兰、黄智涵向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600万美元,支持学校化学及相关交叉学科事业发展。黄文魁先生之子黄智涵、儿媳达晓宇,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涂永强,兰州大学副校长、教育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曹红等出席捐赠仪式。仪式由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戚金波主持。
严纯华讲话
严纯华对黄智涵先生及亲属的慷慨善举表达了感谢与敬意,深情回顾了与黄文魁教授的渊源。他说,黄文魁先生治学严谨,专心科研,持之以恒关注的贝母植物碱研究、碘杂环化合物研究、三尖杉酯类生物碱合成研究和固氮酶活性中心化学模拟物合成研究居同期国际同类研究领先地位,研究成果影响至今。希望后辈研究者特别是青年师生,要继承黄文魁先生事事唯新、日日唯新的科研精神和远见卓识,矢志不渝躬耕笃行,立志实现科研创新;要弘扬以黄文魁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品格,自谦自律、尊师重教、淡泊名利,循着“大先生”的足迹脚踏实地、勇毅前行;要不断追求科学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在遵循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做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并在发展中走正道、做正事,立志在科研反哺社会的道路上越走越长远;要进一步激发“文魁基金”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助力作用,凝聚合力,在用心执行基金项目的过程中学习黄文魁先生崇高的人生理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科学之光常亮,让先生的精神历久弥新。
涂永强发言
涂永强回顾了自己跟随导师黄文魁先生做研究的经年往事。他表示,黄先生亲临实验室指导以及对科学问题的高瞻远瞩深深影响了自己的学术追求,其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成为自己做科研的强大精神力量。希望广大青年学生不忘初心,延续前辈的科研道路,发扬前辈的科研精神,让兰大化学勇攀高峰。希望设立“文魁基金”这项善举能让黄文魁先生追求科学创新的精神、严谨勤奋的工作作风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传承永续。
黄智涵发言
黄智涵回顾了父亲在兰大的日常生活、工作情景及科研贡献,表示作为兰大子弟,自己及家人只是为学校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希望设立“文魁基金”能为学校带来更多的捐赠,源源不断支持兰大科研事业发展;也希望基金能够在奖励师生专心做科研外,能帮助广大青年科研人员启动科研项目,鼓励年轻人的创新想法,有效助力学校提升科研实力。
现场交流发言
与黄文魁先生曾经共事的化学化工学院退休教师潘鑫复、马永祥,黄文魁先生儿媳达晓宇、侄子黄飞跃,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梁永民及学生代表现场交流发言。他们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黄先生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称赞,对青年科研人员启动研究的支持,以及对设立“文魁基金”的感谢与敬意。学院师生表示,将时刻不忘黄先生为我国有机化学领域做出的科研贡献,身体力行让“文魁精神”薪火相传。
捐赠现场
曹红代表学校及基金会接受捐赠,与黄智涵先生签署了捐赠协议,双方互赠捐赠牌与捐赠证书。
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杜生一介绍了“文魁基金”项目规划情况。
黄智涵捐赠的黄文魁先生工作手稿
学校办公室、科研院、医学科学技术处、校友办、教育发展基金会、档案馆、化学化工学院、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药学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参加仪式。
参会人员合影
据悉,“文魁基金”项目由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化学化工学院以及功能有机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在尊重捐赠人意愿的基础上,和黄先生家属共同讨论,设计规划了四个方面的支持或奖励项目:设立文魁先导基金、文魁科研奖(个人奖/团队奖)、文魁交流学习计划项目,支持萃英记忆工程项目。以此助力兰州大学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联动发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在化学及相关学科实现更多原创性突破,取得更大成就。
【新闻背景】
黄文魁先生简介
黄文魁(1928-1982),男,福建莆田人,化学家。兰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兰州大学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导师。1947年考入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50年,选定了难度较大的“新法合成氯霉素”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经过 27 次反复实验,终于在 1951 年合成出生产氯霉素所需的一种中间原料,成本比从美国进口的低了一半。由于成绩优异,留校任教并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1953年随交大化学系并入复旦大学,1955年到兰州大学化学系任教。历任兰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兼有机合成研究室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甘肃省药学会副理事长。1981年2月至1982年6月赴美国Standford大学、Cornell大学、Boston大学访问、讲学。1982年12月24日赴广州参会乘坐的飞机失事,不幸遇难,终年54岁。
在兰大任教的27年里,黄文魁教授先后完成了30多项关于天然有机和有机合成的研究课题,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为将兰州大学化学学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科作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