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合成化学产业资源聚合服务平台

孙俊奇: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助我成长

来源:中国化学会      2024-01-16
导读:2023年,正值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设立40周年,这是中国化学会设立最早的学术奖励,40年来,已产生362位获奖者。为庆祝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设立40周年,特别企划了“化学青春在路上”专题分享,将陆续推出获奖人与青年化学奖相关的故事及感言。期待这些分享能为更多正在化学科研之路前行的青年人带来启迪与共鸣。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助我成长


作者:


2007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得者


我自1996年起在吉林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沈家骢和张希教授,从事功能性超薄膜的研究,并于200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9月,我结束自己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到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和原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吉林大学考虑到我的博士论文《纳米结构三维组装与功能化研究》入选了2003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直接聘任我为教授,为我从事独立的研究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回国后,我逐渐开展了金属磷酸盐薄膜、二阶非线性薄膜及图案化聚合物膜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上述研究工作和我博士期间的研究工作一起获得了2007年度的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作为旨在鼓励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化学工作者的重要奖项,“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给我带来的不仅是荣誉,更是促进我继续前进的动力。

记得在2008年初,我和同事去韩国高丽大学做学术交流,韩方的一位教授见到我的简历中有获得过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的经历,他非常郑重地对我说:“非常高兴能和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的获得者交流。”我参加过中国化学会组织的一系列重要的学术会议,这些会议为我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和宣传自己的平台。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是我研究工作的良好开端,对我个人是莫大的鼓励。

在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后,我继续深化自己的研究工作,系统开展了聚合物及聚合物/无机杂化膜的研究工作,并在复合膜构筑的界面组装方法、自支持膜、自修复膜及多功能集成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结果。尤其是,发展了层层组装厚膜的快速构筑方法,拓展了层层组装方法的范畴,将层层组装膜的功能由静态拓展至动态。其中,两方面的工作尤其引人注目。一方面,我和我的研究小组基于层层组装的快速构筑,发展了水和湿润条件下的自修复/可修复聚合物厚膜的制备方法。利用非共价键的可逆性制备的划痕自修复膜不仅能够修复膜的机械性能,更能实现膜的导电性等的功能修复,为制备功能性自修复膜材料奠定了基础。发展了不依赖于微胶囊和微管路的负载有修复剂的外援型自修复膜的制备新方法,简化了自修复材料的制备过程。用作超疏水膜的制备时,巧妙结合了亲水的聚电解质与疏水的修复剂的不相容的特性,实现了自发的多次超疏水性能的修复。另一方面,将快速构筑的层层组装厚膜从基底上剥离,制备了层层组装聚合物膜的高效促动器和行走机器。所制备的行走机器在负重达促动器重量120倍时,仍能在棘齿结构的基底上快速行走。基于此工作,提出了具有快速响应和高效能量转换率的双层膜结构促动器及行走机器的设计方法,即作为驱动层的聚电解质膜需同时具有高的杨氏模量、大的线性湿度膨胀系数以及快速的吸收和释放水的能力。上述研究工作被RSC的Chemistry World,ACS的Noteworthy ChemistryNature China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基金要闻”栏目给予专门的报道。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是我在研究工作中获得的非常重要的奖项,对于我的研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虽然随着自己研究工作的开展,我陆续获得了其他奖项与荣誉,包括获聘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等,但青年化学奖始终是我最看重的奖项之一。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从设立到今天已走过了30个年头,这一奖励对于刚刚从事研究工作的青年人来说尤为重要,我坚信青年化学奖将激励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化学工作者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