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合成化学产业资源聚合服务平台

游书力:青年化学奖不仅是激励,更是鞭策

来源:中国化学会      2024-01-31
导读:2023年,正值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设立40周年,这是中国化学会设立最早的学术奖励,40年来,已产生362位获奖者。为庆祝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设立40周年,特别企划了“化学青春在路上”专题分享,将陆续推出获奖人与青年化学奖相关的故事及感言。期待这些分享能为更多正在化学科研之路前行的青年人带来启迪与共鸣。

青年化学奖不仅是激励,更是鞭策


作者:


2008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得者


作为一名获奖人,非常有幸这次受到邀请介绍一下自己的科研工作与成绩,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本人游书力,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师从戴立信先生,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研究工作为我赢得了2001年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和2003年中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正是这两个奖项,让我更加坚定立志投身中国的科研事业。博士毕业后我在美国的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做了两年半的博士后研究,然后在Genomics Institute of the Novartis Research Foundation担任Principal Investigator从事药物研发。

两年后,回到了中科院上海有机所金属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06年回国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的资助,也正值“百人计划”尝试通过择优实施30%淘汰的时候,所以压力之大可想而知。2007年顺利通过了“百人计划”择优,2008年又获得了“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当时对我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更加坚定了我走科研的道路,也使我变得更加自信。但我清楚地认识到能获得这样一个奖项,我是一个幸运儿,还有很多做出非常优秀工作的年轻人都还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能够获得这个奖项。正因如此,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对我不仅是激励,更是一个鞭策,我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才无愧于这一殊荣。

我的研究方向是发展绿色高效的新型反应方法学。从2006年回国组建课题组开展科研工作以来,主要从事设计与合成手性催化剂、发展手性催化新概念及手性催化新反应。实现了一些原料简单、反应原子经济性高、环境友好的高选择性碳氢键直接官能团化和不对称去芳构化反应,并把这些方法学应用到了一些重要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合成中。发展了几类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氮杂环卡宾催化剂,在一些醛基极性反转反应中取得了优于文献催化剂的效果,并提出了“氮杂环卡宾催化扩环反应”的概念,被同行广泛应用;发展了布朗斯特酸催化的不对称傅克烷基化反应,提出了金属与有机小分子“串联催化”概念,实现了金属钌与布朗斯特酸烯烃复分解/不对称傅克烷基化串联反应;发展了一系列手性单膦配体,在金属铱催化的烯丙基取代反应中取得了最好的结果;首次提出了“催化不对称芳构化(CADA)”反应概念,实现了吲哚、吡咯、苯酚等芳香化合物的不对称去芳构化反应。利用这些新反应方法,完成了重要天然产物cleroindicins家族多个成员的最为简洁高效的不对称合成。一些研究工作在发表以后受到同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多次被Synfacts积极评述,被选为“热点论文”,并被Organic Chemistry Portal网站作为摘要收录。

在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以后,我还学会了承担社会和学科领域的责任,因此我也积极参与了一些学科领域的服务性工作,担任多种国际刊物的编委,参与和承担了一些重要国际会议的组织,为提升我们国家在化学领域的影响力尽了一点微薄之力。

尽管在所有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的获奖人当中,我的工作非常不起眼,但我还是要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对于国内化学领域的青年学者来讲是最为重要的奖项,她对于青年学者的激励和鼓舞作用是其他奖项所无法比拟的。我衷心地希望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在成立30年以后继续保持公正和严格的评审,为我们国家早日鉴定出化学领域的明日之星,自身一直能保持作为中国化学会最为重要的奖项。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也需要更加脚踏实地开展创新性工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得奖固然可贺,得不到奖项却也无需妄下定论。我的身边就有一些我的同龄人,他们没有获得过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但却做出了非常原创的科研成果,也提醒我们这些获奖人,获奖只代表过去,今后还需更加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