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化学奖给了我科研升华的机会
作者:王树
2006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得者
我于1990年9月考入河北大学化学系,在大学的学习期间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二年级开始进入实验室做有机合成实验。1994年7月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有机化学专业,师从花文廷教授从事大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在这5年的学习生活中,实验技能、理论知识水平、科研态度逐步提高,逐渐具备了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于1999年7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我来到化学研究所师从李玉良研究员与朱道本院士从事博士后研究。此时,正值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的初期,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识创新工程以及不拘一格吸引人才的创举对科研工作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我于2001~200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工作,身在国外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研究方面的巨大进步。前所未有的良好科技发展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优秀人才投身到国家科学发展事业中来。在这样的背景下,2004年我有幸入选院“百人计划”,并于同年10月回到化学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新型聚合物荧光材料的合成与生物医药应用方面的工作。
我深知疾病的早期、高灵敏诊断技术对提高和促进国民健康以及重大疾病防治的重大意义。回国后,将开展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作为主攻目标,希望利用新型聚合物荧光材料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的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体系,在基础研究与应用方面在该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第一次独立进行科研的日子注定是不平凡的,既兴奋又有很大压力。我们组建了一支涉及化学、材料、生物、医学多学科交叉又富有活力的科研团队,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肯定。我非常感谢国家、中科院以及化学所给我机会,尽情挥洒自己的抱负和能力,有机会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我很荣幸于2006年获得了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由于刚刚开始独立进行科研工作,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待提高。这个奖为我提供了参加本领域高水平研讨会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对于独立进行科研初期的我个人来说,更容易获得同行的认可,极大地增强了我从事科研的自信心与勇气,并激励我继续在平凡的科研工作中刻苦努力,勇攀科学高峰。
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是每个科研人员重要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国家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相较而言,人才培养虽是慢功夫,但是值得,是科研工作者的本分。我们对青年学生从做事要先学会做人、引导学生选好研究课题和强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个方面重点进行培养。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我非常注重自身修养的不断提升,首先自己要踏实努力、学风严谨、生活乐观向上,并以此影响研究生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使他们明确今后短期与长期的人生目标,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善于抓住服务社会的重大机遇,肩负起时代的责任。
八年多来,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最重要的是营造了勤奋好学、乐观向上、团结协作、永攀科学高峰的科研氛围。同学们在付出大量汗水以及经历无数失败的同时,开始享受科研的乐趣。至目前我们共培养了博士生13人,博士后4人。青年化学奖作为我科学探索起点上的奖励,在今后的日子里,将激励我继续在平凡的科研工作中弘扬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我国的科研事业以及培养更多有理想、有创新能力的优秀青年人才默默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