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合成化学产业资源聚合服务平台

陈义:得奖回顾随笔——纪念“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30周年

来源:中国化学会      2023-12-13
导读:2023年,正值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设立40周年,这是中国化学会设立最早的学术奖励,40年来,已产生362位获奖者。为庆祝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设立40周年,特别企划了“化学青春在路上”专题分享,将陆续推出获奖人与青年化学奖相关的故事及感言。期待这些分享能为更多正在化学科研之路前行的青年人带来启迪与共鸣。

得奖回顾随笔

——纪念“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30周年

作者:陈义


1990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得者


世上奖有千百种,哪一种最好?哪一种最不好?又与我何干?举凡了解我的人,大抵知道我无心请奖。它之于我,既非正能量,亦非负能量。或曰:奖乃身外之物,得来无用,失之无害。然有一奖例外,此乃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它促使我选择了从业于化学,以至于今。想来颇含深义。

23年前,那时的我还年轻,对科学充满了激情和幻想,憧憬着如何能成为老人们在讲故事中所描述的“半仙”,现在叫科学家。科学门类众多,要成为哪一门“半仙”,我一时拿不定主意。忽然有一天,有人要推荐我去申请中国化学会1990年度的“青年化学奖”,着实吓了一跳。我不过是一个导师在国外“无人看管”的学生,做的不过是当时国内尚少人问津、国际上亦未发热的毛细管电泳研究。正所谓众人沉睡我独“醒”,知我者少也,识我者无,书生依何为奖?正犹豫不决之时,有好心人左右劝说。毕竟年轻,把持不住,心有所动,想吾一介学生,申请何妨?中与不中,大可不必介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于是整上一点实验研究结果,上交了事。不知后事如何,但待通知下发。从此不去过问。

1992年,带着一种向科学神殿膜拜的心情,走出国门,造访德国马普发育生物研究所。到达目的地后,不禁为其领先的生物研究和杰出的科研环境所震慑。一时之间,早把青年化学奖之事抛到九霄云外,心里想的全是如何能在发育生物学领域做点什么,或怎么能全面利用人家的条件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但凭无知无畏,说干就干,不管工作日还是休息日,全都泡在实验室中。于是,有好事者说,法定休息日不得工作,否则违法,会让老板受罚的。吓我一身冷汗!后求助导师,师云:你外国人可不受此限。疑惑顿解。遂乃在实验室与宿舍间奔波,两点一线,无论风雨,无视窗外。心想如此这般,几年之后,或可在发育生物研究中崭露头角,成为一名发育生物科学家或半仙,亦未可知。正浮想联翩之际,忽闻化学会有颁奖消息,说1990年度的奖也在1992年发,有我名字,内心竟忽然风起云涌。到底该做生物学家还是化学家?若选后者,便要加倍珍视此奖;若选前者,自然领不领奖,都无关轻重。(要知当时的机票可不便宜!)

那时的信息交流,最快的是电话、传真、电报,次者是邮寄航空信。电话、传真太贵,付不起。电报太短,说不清。于是千里寄信,询问情况,说明想法。数周之后,收到家信,说某某代我领了“青年化学奖”,有奖状一张、奖牌一枚、人民币500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得来不易,深可贺也!于是拿了钱(好像也退不回去),收了牌,留了状,喝了酒。

看来这生物学家是不宜再做了,否则便对不起那奖牌、奖状,还有那500元人民币。于是乎,就在德国开始打点如何从灵魂深处复归化学研究,并考虑着如何再回化学所而不是其他什么生物所之类的单位去工作。还好,一问化学所,说欢迎回归,并且临出国前破格提拔的副研究员职称也还算数。一阵感恩之后,便真的于1994年回到了化学所。尽管老板期待我去国内某所从事生物相关的研究,亦未所动。有同学问:咋又往火坑里跳?自己不明所以,一路走到现在。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成就了许多院士、杰青,为中国的化学发展开山劈土,造就人才梯队,功在千秋。鄙人忝为一员,深感荣幸。唯乏建树,无以添彩。仅一点或可一提,愚不喜跟踪,且凭得奖余勇,多曾下力拓荒,自主发展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之术并研发装备,略有小成。另,亦为化学所分析化学的发展,添了砖,加了瓦,催动了所谓的“活体分析化学”研究,力阻此二级学科下滑之势,现或已小有声色——未曾辜负所拿的薪水。

流光飞逝,一晃23年,廉颇老矣,已无“饭否”之虞。成仙自有来人。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