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合成化学产业资源聚合服务平台

2023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候选人:彭慧胜教授

来源:化学加网      2023-11-20
导读:8月31日,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583人,其中化学部99人。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化学学部12名。

undefined


彭慧胜

教授、博导

Email: penghs@fudan.edu.cn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999年东华大学高分子材料本科毕业,2003年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毕业,2006年美国Tulane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分子工程博士毕业。2006年10月加入美国能源部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2008年10月回到复旦大学工作,先进材料实验室和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博导。主要在高分子纤维器件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创制了多尺度螺旋复合纤维,揭示了电荷在高曲率纤维表界面快速分离与传输的机制,提出了纤维电子器件的设计思想,赋予纤维发电、储能等全新功能,提出了高分子纤维电子新方向。在Nature3)、Nature子刊(8)、Nature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Phys. Rev. Lett.(合计99)等期刊上发表了300多篇论文。SCI他引2万多次,H指数842018年起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出版了4部专著。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78项,其中36项实现了转让转化,制定了2项纤维器件行业标准。通过专利转让和与一批中外企业合作,开发出系列纤维材料与器件产品。指导的2名博士生因为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青年化学家奖、4名博士生获得美国材料研究学会(MRS)优秀博士生奖(2名金奖和2名银奖)、1名博士生获得全球创新创业总决赛亚军,指导的博士生还多次获得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和科莱恩的CPCIF-Clariant可持续发展青年创新卓越奖等荣誉称号。担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科学通报》副主编、ChemNanoMat编委会共同主席和Adv. Funct. Mater.编委。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专业领域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学习/工作经历

1995.09-1999.07 东华大学高分子材料系 本科学生
1999.07-2000.09 上海佳通超细化纤有限公司 助理工程师
2000.09-2003.07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 硕士研究生
2003.08-2006.10 美国Tulane大学化工系 博士研究生
2006.10-2008.09 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 Director's Fellow
2008.10至今 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和高分子科学系 教授

学术成就和学术贡献简述

重点突破了传统平面器件的经典三明治结构,提出了纤维电子器件的设计思想;揭示了电荷在高曲率纤维表界面快速分离与传输的机制,赋予纤维储能、显示等全新功能;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方向,被国际同行评价为“高分子纤维器件领域的开创者”。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80多篇,包括Nature 3篇、Nature子刊8篇和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Phys. Rev. Lett.合计100篇。SCI他引2万多次,H指数85。出版了2部高分子纤维器件专著。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79项,其中37项实现了转让转化;建立了纤维器件行业标准,开发出四大类纤维材料与器件产品,在信息电子、生物医药、可穿戴设备等重要领域实现了规模化应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应。成果还应用在嫦娥5号、新型舰艇、智能装备等国防战略领域,被中央军委科技委通报嘉奖,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高分子纤维器件成果时,评价“这是一个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新领域”。先后获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人才项目,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化学公益贡献简述

联合国把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被提名人应中国化学会邀请,作为中国代表做主题为《化学创造瑰丽生活》的系列科普报告。此后累计应邀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党校、科技馆等多个场合做了30多次科普报告。因为研究成果产生的良好社会效应,协助英国Nature和德国Wiley出版集团举行了7次新闻发布会,协助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人民日报、美国CNN、英国BBC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做了20多次报道,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录制了3档科普节目。作为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委员,制定了系列化学相关行业标准。担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先后担任20多个期刊的副主编、编委会主席等职务,组织了10多次学术会议,应邀在中国化学会年会、美国化学会年会等会议上做邀请/大会报告170多次。指导的2名博士生因为学位论文获IUPAC国际青年化学奖、4名博士生获美国材料研究学会优秀研究生奖、1名博士生获全球创新创业总决赛亚军、10多名博士生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和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毕业生中已有24人在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任教,获得国家重要人才项目。被提名人热爱化学,通过各种方式推动化学学科发展。

代表性成果

1. Xiang Shi, Yong Zuo, Peng Zhai, Jiahao Shen, Yangyiwei Yang, Zhen Gao, Meng Liao, Jingxia Wu, Jiawei Wang, Xiaojie Xu, Qi Tong, Bo Zhang, Bingjie Wang, Xuemei Sun, Lihua Zhang, Qibing Pei, Dayong Jin, Peining Chen*, Huisheng Peng*, “Large-area display textiles integrated with functional systems”, Nature 591 (7849) (2021), 240-245.
2. Jiqing He, Chenhao Lu, Haibo Jiang, Fei Han, Xiang Shi, Jingxia Wu, Taiqiang Chen, Jiajia Wang, Ye Zhang, Han Yang, Guoqi Zhang, Xuemei Sun, Bingjie Wang, Peining Chen*, Yonggang Wang, Yongyao Xia, Huisheng Peng*, “Scalable production of high-performing long fibre lithium-ion batteries”, Nature 597 (7874) (2021), 57-63.
3. Liyuan Wang, Songlin Xie, Zhiyuan Wang, Fei Liu, Yifang Yang, Chengqiang Tang, Xiaoying Wu, Peng Liu, Yongjing Li, Hesige Saiyin, Shuang Zheng, Xuemei Sun*, Fan Xu*, Hongbo Yu*, Huisheng Peng*, “Hierarchically helical fibres for dynamically adaptable tissue-electronics interface”,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4 (2) (2020), 159-171.
4. Xiaoying Wu, Jianyou Feng, Jue Deng, Zhichang Cui, Liyuan Wang, Songlin Xie, Chuanrui Chen, Chengqiang Tang, Zhengqi Han, Hongbo Yu, Xuemei Sun*, Huisheng Peng*, “Fiber-shaped organic electrochemical transistor for biochemical detections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stability”,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中国科学•化学》) 63 (9) (2020), 1281-1288.
5. Yang Hong, Xunliang Cheng, Gejun Liu, Dongsheng Hong, Sisi He, Bingjie Wang, Xuemei Sun, Huisheng Peng*, “One-step production of continuous supercapacitor fibers for a flexible power textile”,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高分子学报》)37 (8) (2019), 737-743.
6. Zhitao Zhang, Kunping Guo, Yiming Li, Xueyi Li, Guozhen Guan, Houpu Li, Yongfeng Luo, Fangyuan Zhao, Qi Zhang, Bin Wei, Qibing Pei, Huisheng Peng*, “A colour-tunable, weaveable fibre-shaped polymer 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 Nature Photonics 9 (4) (2015), 233-238.
7. Shaowu Pan, Zhibin Yang, Houpu, Li, Longbin Qiu, Hao Sun, Huisheng Peng*, “Efficient dye-sensitized photovoltaic wires based on an organic redox electrolyt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35 (29) (2013), 10622-10625.
8. 彭慧胜,刘鹏,高真;一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织物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2018年、201810515592.9;2019年、ZL201810515592.9。
9. Huisheng Peng, Hao Sun, Yishu Jiang; Fiber-shaped electric energy harvesting and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美国发明专利; 2016年、15/241,782; 2019年、US10348240.
10. 彭慧胜,新型纤维状电子材料与器件,科学出版社,2016年,北京。

代表性奖励荣誉情况

1. 彭慧胜,王永刚,任婧,孙雪梅,陈培宁;碳纳米管复合纤维锂离子电池;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务院。

2. 彭慧胜;纤维超级电容器的溶液挤出连续化制备;2021年、中国化学会高分子科学创新论文奖、中国化学会。


资料来源:

https://penglab.fudan.edu.cn/Data/View/234

https://www.chemsoc.org.cn/member/fellow/23141.html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