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合成化学产业资源聚合服务平台

中国首款自研P-CAB替戈拉生片获批,罗欣药业开启抑酸治疗新时代

来源:罗欣药业      2022-04-14
导读:4月13日,罗欣药业研发申报的1类创新药替戈拉生片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413日,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793.SZ,简称“罗欣药业”或“公司”)研发申报的1类创新药替戈拉生片(商品名:泰欣赞®)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简称RE)。替戈拉生片是中国首款自研的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具有30分钟快速起效、强效持久抑酸、服用方便等特点,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全新的用药选择。

WechatIMG1331 拷贝.jpg

替戈拉生片

 

30分钟快速起效,抑酸治疗新选择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破损引起的慢性炎症,严重者可合并食管溃疡、狭窄甚至癌变。其典型症状表现为烧心、反流,或其他食管外症状等,中国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6.4%1。具体表现为临床表现多样性,疾病容易复发,很多患者夜间症状得不到控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且长期的维持治疗也大大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P-CAB替戈拉生片属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研发的高科技成果,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多年来,传统抑酸类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PPI)常用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而创新药物替戈拉生片作为全新机制抑酸药物,与PPI相比,在临床上展现出更多优势。替戈拉生通过与钾离子竞争作用,可逆性与H+/K+-ATP酶结合,且能够同时抑制其静息与激活两种状态,从而持久抑制胃酸分泌2

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替戈拉生片在中国受试者中起效速度快,30分钟迅速起效,缓解烧心反流等症状3而其他抑酸药物一般都需要1.5~4个小时才能起效。同时,替戈拉生服用更方便,不受进食时间和代谢基因型影响4-5为工作繁忙、生活节奏较快的患者带来更加方便的选择。此外,很多反流患者在夜间时烧心反流症状特别明显,临床上这种现象被称为夜间酸突破,严重影响睡眠质量,替戈拉生片强效抑酸,作用持久,能更有效控制夜间酸突破的现象,从而更好提升中国患者的生活质量。


深耕消化领域,持续输出创新成果

消化系统疾病领域是罗欣药业持续深耕的核心疾病领域之一。经过30余年的积淀,罗欣药业已在该领域成功确立了市场领先地位,储备了全面且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组合,在研及在售产品已覆盖主流适应症。此次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获批的替戈拉生片,还有两项正在研发的新适应症均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分别是十二指肠溃疡(DU)及联合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此外,罗欣药业已在2021年携手韩国HK inno.N Corporation研发替戈拉生注射剂产品,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同类注射剂产品上市。

除了深度布局抑酸药物市场以外,罗欣药业持续加码消化领域创新药物研发。普卡那肽正在开展III期临床研究,普卡那肽是人尿鸟苷素的结构类似物,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特发性便秘(也称功能性便秘)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预计将在2025年商业化上市。第三代含鱼油三腔袋全肠外营养品Winuf®即将进行III期临床研究,该产品适用于无法通过肠内途径摄取营养的患者、大剂量放化疗营养不良患者、严重消化功能障碍患者等人群,目前国内尚无同类产品上市。

罗欣药业董事长兼CEO刘振腾表示:“秉承‘传递健康’的企业使命,罗欣药业长期致力于消化、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与上市,满足患者的未尽之需。替戈拉生片的获批,是公司‘创仿结合’战略深化落地的又一个里程碑。我们希望随着替戈拉生片的上市和应用,促进患者康复并真正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开启抑酸治疗新时代。”


-End-


关于罗欣药业

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罗欣药业”,002793.SZ)是集药品研发、生产、贸易及医疗健康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始创于1988年,在中国山东、上海、成都等地建有研发生产基地,员工约6000余名。罗欣药业以“传递健康”为使命,专注于解决消化、呼吸、抗肿瘤等疾病领域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提高药物和医疗健康服务的可及性。

罗欣药业已上市丰富且有竞争力的产品组合,核心产品处于消化、呼吸疾病用药市场领先地位。公司多个产品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火炬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等科技重大专项。公司自2006年开始连续进入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自2011年以来连续被评为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工业质量标杆企业,多项产品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luoxin.cn

参考文献:

1. Zou D, He J, Ma X, et al. Scand J Gastroenterol. 2011;46(2):133–41.

2. J Mermelstein, et al. Drugs Today (Barc). 2020 Nov;56(11):715-721.

3. He J, Cao G, Yu J, et al. Clin Drug Investig. 2021;41(1):89-97.

4. Sungpil Han, et al. Clin Ther. 2021 Aug;43(8):1371-1380.

5. Eunsol Yang,et al .Br J Clin Pharmacol . 2022 Feb 10.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