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硕士生一作在Nature子刊发文

来源: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2021-09-06
导读: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叶婷艳同学,作为论文第一作者发表题目“Artificial sodium-selective ionic device based on crown-ether crystals with subnanometer pores”的研究工作,该工作被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接收发表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叶婷艳同学,作为论文第一作者发表题目“Artificial sodium-selective ionic device based on crown-ether crystals with subnanometer pores”的研究工作,该工作被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接收发表,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5597-1通讯作者为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低维材料与能量存储器件重点实验室黄少铭教授,温州大学浙江省碳材料重点实验室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刘楠楠副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技术研究所高军研究员。

刘楠楠副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纳米孔道的构筑及其在生物传感方面应用的研究,针对纳米孔道的构筑、核酸功能化修饰和目标分子检测等方面取得具有特色的研究成果。课题组2018级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瑾征利用ZIF-8修饰的玻璃微米管作为锌指蛋白的有效检测平台,其检测限可达10-2 μg/ml(Chem. Commun., 2020, 56, 10855);2019级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谭诗仪分别将HKUST-1和MIL-68(In)在玻璃微管尖端原位生长,构建金属离子响应性纳米通道。在吸收H2S后,基于MIL-68(In)的纳米通道对Hg2+ 实现高灵敏检测(Chem. Commun., 2021, 57, 7152)。叶婷艳同学将合成的硝酸冠醚晶体、碱式硝酸锌和玻璃微/纳米孔道结合从而实现高效的钠离子的筛分。这种由多孔冠醚晶体组成的人工钠离子选择性装置,由于其腔体最窄处为0.26 nm,大于Na+的直径,略小于K+的直径,因此能实现高通量和高选择性。Na+/K+选择性为15,与生物体系相当。同时,Na+/Ca2+的选择性为523,几乎比生物学的高两个数量级。这项工作将有助于理解离子选择性纳米孔的结构-性能关系。

人工钠离子选择装置检测结果展示

参考资料:http://chem.wzu.edu.cn/info/1058/25291.htm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