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冠周, 1949年2月生,广东大埔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73首席科学家。1976年毕业于广东矿冶学院地质矿山系选矿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前身),1978年到1987年就读于中南工业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是我国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自行培养的第一位博士。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矿物加工专业领域,他用自己的双手敲开“绿色冶金”的大门;又用生物技术的钥匙,打开资源利用的“天堂之门”。这就是广东工业大学校友邱冠周院士。
说起他所获得的重大成果和奖项,可以罗列一长串: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等等。
一生热爱,献给矿冶事业
“1966年,我高中毕业,想报考中山大学的中文系,高考前十天,文革来了,不能考了。”突如其来的停考让苦读5年高中的邱冠周措手不及,他只好回农村务农。“我当过农民、工人、民兵,做过代课教师,卖过菜,工农商学兵,就差没有带兵打仗了。” “插秧、放牛、耕田,绝对是能手。”回忆起年轻时出色的务农经历,邱冠周十分骄傲。
1968年,邱冠周迎来了改变命运的一个转折点——到广东大宝山铜冶矿厂当工人。他非常珍惜这个工作机会,特别能吃苦:“25磅的铁锤我能抡100多下,全厂第一啊。”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大宝山的生产劳动让邱冠周掌握了大量的生产实用知识。
1972年,邱冠周迎来人生的第二转折点——被送往广东矿冶学院矿物加工专业学习。从此他便与矿物加工结下了不解之缘。毕业之后,邱冠周带着专业理论又回到了大宝山工作。1978年,他考进中南矿冶学院矿物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9年后成为我国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自行培养的第一位博士。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广、种类多、品位低。邱冠周认为必须探索新的工艺和办法,才能提高矿物的利用率,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受污染。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低品位铜矿生物铜高技术”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取得重大突破,被学界誉为冶金技术的“绿色革命”。
根据我国贫铁矿占97%、非焦煤占65%、天然气少而且分布不均的国情,邱冠周带领团队发明了以非焦煤作为还原剂的铁矿球团一步高温直接还原法,研究出集粘结、放热、催化功能于一体的球团粘结剂,开发出与之匹配的铁矿细磨精选及球团制备技术,建立快速升温、快速还原的回转窑热工体系。新方法克服了传统工艺需要两步高温焙烧、流程长、能耗高和投资大等缺点,先后在山东鲁中、北京密云和新疆富蕴等地建厂实施,生产规模从年产1万吨逐步提高到15万吨。
原冶金工业部组织专家鉴定认为该成果“属国内首创”,是回转窑煤基直接还原工艺技术的重大革新,根据该成果,邱冠周出版中英文专著各一部,中文版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英文版由印度Electrotherm(India)Ltd.公司出版,国际著名直接还原专家S.K.Gupta教授认为“创立了球团粘结剂的设计理论” “包含多项原始创新” “不仅在印度而且在世界其他国家将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
将该技术应用于攀枝花钛铁矿的还原与综合利用,已完成半工业试验,获得TiO2品位大于92%的富钛料。2005年,邱冠周领衔的“铁精矿复合粘结剂球团直接还原法”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随着工业的发展,现在的矿产资源越发稀少。近年来,为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效能,邱冠周在微生物选矿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他带领研究团队从国内42个矿山分离获得1000多株浸矿微生物,构建了我国第一个浸矿微生物资源库,创立了低品位硫化矿生物浸出方法。
图 | 邱冠周院士在实验室进行生物冶金菌种筛选工作
2011年12月,邱冠周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农民到工人再到院士,邱冠周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着自己的理想。问及前进过程的最大困难时,他回答道:“最大的困难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只要你锲而不舍,年年难过就年年过,一定会有所成就。” 邱冠周说自己已养成了一个习惯,一天要做成一件事,事无巨细,都很专心地做,只有这样才会出成绩。
从低品位的冶金到高品位的“慢生活”
“我搞的是低品位硫化矿生物冶金,但我过的是高品味的生活。”他自掏腰包在中南大学生物冶金楼里开设咖啡厅、酒窖、健身房、视频室……邱冠周说:“什么是慢生活?慢生活就是高质量的生活。孔子听到好的音乐,三月不知肉味。我们听到好的音乐,灵感才会如潺潺流水般涌现。科研攻关,单靠苦干不行,许多灵感是在轻松的交流中迸发出来的。我喜欢听音乐,看二十四史,还喜欢喝着咖啡和学生讨论项目。”
邱冠周说当一个好老师要“读一经,通一文,精一艺。”要读通本学科最经典的书,要会讲一门外语,还要精一门手艺。
一片关爱,心系困难师生
在科研工作上雄心勃勃的邱冠周,对于名利却很淡然。他怀揣先进选矿技术,是全国众多矿业老板心目中的“财神爷”,而本人并没有成为“财主”,再加上他待人和蔼,很多人称他为“布衣院士”。与企业合作,搞成果的转化,可获得数额不小的回报,但他都用于建实验楼、买实验设备。至今,还住在一套80多平方米的旧房里。
图 | 邱冠周院士
一家企业得到邱冠周的科研技术帮助得以脱困,为表达感激之情,赠给他一辆奔驰S600轿车。他当即将此车转赠给工作的中南大学。在2010年5月10日中南大学“和谐中南基金”慈善晚会上, “209万(元),成交!”由邱冠周捐赠的奔驰S600轿车的拍卖成了全场的亮点,也掀起了全场的慈善捐赠热潮。基金主要解决现行制度和救济渠道难以覆盖和解决的特别困难的群体,包括身患重特大疾病,通过医疗保险等救助后仍然困难的师生员工等人群。
一份师爱,传递教育薪火
图 | 邱冠周院士回到广工大为师生做讲座
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中,邱冠周多次回到母校开展学术讲座,给师生带来新视野新思路。2012年4月13日,在广东工业大学首场“薪火大讲堂”现场,邱冠周与300多位师生在一起谈人生、谈做学问。
报告会开始前,邱冠周扶着广工大90高龄的黎鑫教授向师生们隆重介绍他的英语启蒙老师,说:“这是我的英语启蒙老师。”邱冠周初中和高中学习的外语是俄语。来到大学,英语的学习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黎鑫老师鼓励他:“不怕,我们就从Goodmorning开始。”邱冠周回忆说:我见到黎鑫就喊Goodmorning,如果没有这个Goodmorning起步,那我现在还做什么国际报告,当什么国际会议主席啊!因此,在所有教我的老师中,我最感谢的就是黎鑫老师。”报告会结束后,邱院士向自己的老师献上鲜花,师生二人相拥在一起。鲜花与欢笑,感恩与感动,几十年的师生情谊感动了在场师生。
参考资料
[1] 广东工业大学报,60年,60个故事 | “布衣院士”邱冠周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