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合成化学产业资源聚合服务平台

PNAS 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顾臻教授团队研制血糖响应智能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复合贴片

来源:浙江大学      2020-12-07
导读:9月24日,药物制剂及生物材料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顾臻教授作为讲席教授全职加盟浙江大学,受聘为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顾臻教授曾任教于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北卡州立大学联合生物医学工程系、获评Jackson Family杰出讲席教授,曾任UCLA生物工程系正教授、生物技术/生物医学与工程培训中心主任。其指导的“iMedication-智能医药实验室”整合材料学、化学生物学及微纳加工等交叉学科前沿,用于研发蛋白质递药系统、生理响应材料、免疫治疗制剂、细胞治疗策略等。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申请专利100余项。该实验室首次报道了血糖响应“智能胰岛素贴片”的原型,提出了闭路透皮递药系统的新概念,率先利用血小板的靶向性及脂肪细胞的代谢通路递送抗癌药物,并系统拓展了微针的生物医用创制,相关技术正在临床转化。​近日,浙江大学药学院顾臻教授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题为Dual self-regulated delivery of insulin and glucagon by a hybrid patch的研究论文,利用透皮微针贴片同时负载具有反调节作用的两种血糖调节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小鼠模型上验证了其能随血糖响应进而可控释放的功效。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人体胰腺的胰岛器官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无法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而导致的慢性病。目前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且呈年轻化趋势。胰岛器官中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功能下降和体内胰岛素缺乏是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并常伴随着具有胰高血糖素分泌功能的α细胞的失调。与胰岛素降糖的作用相反,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进而升高血糖。目前糖尿病治疗旨在通过体外补给胰岛素和实时监测血糖变化来辅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因为胰岛素使用过量会诱发急性低血糖的症状,并伴随致命风险,需要及时供给胰高血糖素来缓解,这就对基于胰岛素的糖尿病治疗的安全性带来了极大挑战。

近日,浙江大学药学院顾臻教授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题为Dual self-regulated delivery of insulin and glucagon by a hybrid patch的研究论文,利用透皮微针贴片同时负载具有反调节作用的两种血糖调节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小鼠模型上验证了其能随血糖响应进而可控释放的功效。第一作者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生物工程系博士后研究员王则君博士。这一突破性研究模拟胰岛中的α细胞和β细胞的功能,可根据血糖变化动态调控两种激素的释放(高糖时促进胰岛素释放;低糖时促进胰高血糖素释放),实现血糖水平的有效调节。该智能贴片有望改善患者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频发的现状。

葡萄糖双响应复合贴片示意图(insulin:胰岛素;glucagon:胰高血糖素;红色微针阵列模块装载胰岛素;蓝色微针阵列模块装载胰高血糖素)

该复合微针贴片由葡萄糖正响应的胰岛素微针和葡萄糖逆响应的胰高血糖素微针的双模块集成构建,两种模块由相同的聚合物单体以不同的比例通过掩模介导的贯序式光聚合方法共聚于一张贴片。使用过程中,利用两种蛋白质激素等电点的差异,通过在不同血糖浓度下模块电荷及体积的协同变化实现两种激素的反向释放调节。

复合微针贴片的荧光图片(左),照片(右上)及扫描电镜图片(右下)

研究团队首次将两种药物的反向响应释放模块集成在一张微针贴片上,并在I型糖尿病小鼠动物模型中验证了该复合贴片的有效性。其中胰岛素“治疗”模块负责控制高血糖,胰高血糖素“保护”模块则在延迟进食或胰岛素过量等极端情境中最大限度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这一血糖响应释放与反向调控相结合的递送策略避免了频繁的血糖检测和胰岛素剂量调控的不便,也为糖尿病患者因个体差异和生活方式改变所带来的低血糖隐患提供了双重安全保障。该体系有望应用于其他药物的协同递送,促进便携式药物输送体系的精准调控。


参考资料

[1] 浙大药学院顾臻教授团队研制血糖响应智能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复合贴片,http://www.zju.edu.cn/2020/1113/c32861a2216905/page.htm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