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合成化学产业资源聚合服务平台

杨福愉院士:单一的PI制有局限性

来源:科学时报   洪蔚   2016-07-23
导读:杨福愉,生物化学家,浙江镇海(今宁波)人,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1960年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系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生物化学学会第二、三届副理事长,北京生物化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长期从事线粒体和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在电离辐射对线粒体膜的损伤及线粒体膨胀和收缩依赖于内膜能量转换过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成果。

1.png

这种小分队形式难以满足“面向国家需求和世界前沿”的目标

“目前国家对科学界提出了两大目标:面向国家需求、面向世界前沿,而PI制这种小分队的形式,在规模上难以满足这两个‘面向’的重大目标。”

在不久前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不少院士提出,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前阶段采取的科研形式,特别是目前在国内广泛实施的PI(课题组长,Principal Investigator)制,在面对国家对科学界提出的更高要求时,开始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他们表示,这种相对分散的科研组织形式,在集中力量组织大项目攻关和重大问题的基础研究方面存在不利因素。

7月18日至19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烟台召开了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战略研讨会,为进一步凝练实验室研究方向、探索更符合我国科技发展要求的科研形式,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积极的筹划。

生物物理所所长、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国内目前的科研形式作出了这样的评价——PI制的实施是当时的时代要求,在这些年里很好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使得我国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提升。可以说,PI制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功不可没,而且在相当一段时期是一种重要的科研组织模式。但是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科学界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这种“包产到户”式的科研形式也亟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愉说,“目前国家对科学界提出了两大目标:面向国家需求、面向世界前沿,而PI制这种小分队的形式,在规模上难以满足这两个‘面向’的重大目标。”

因此,如何把课题组凝聚在一起、发挥团队作用,是未来科技界在科研形式上进行探索与尝试的一个重要方向。

2008年3月,科技部、财政部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先期下达开放运行和自主选题研究经费14亿元。专项经费的主要支持原则是突出投入重点、稳定长效支持。徐涛说,以这种投入为支撑,科研人员下一步要认真探讨、解决的是两方面问题:一个是做什么,也就是要确定目标,凝练真正有价值的科研攻关方向;另一个就是以什么形式做的问题。

“做什么”和“怎么做”,正是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战略研讨会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对生物物理所正在筹建的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未来发展的一种探索和思考。

7月18日,徐涛在《实验室发展战略思考》报告中分析认为,目前人口、健康、能源是全球共同面临的关键问题。未来全球老龄化问题将更加突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数量与速度均高居世界榜首。在健康方面,慢性病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到2015年,我国因慢性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到5500亿美元,此外未来社会还将越来越多地面对心理疾病、新生疾病和传染病的威胁。在能源问题上,我国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能源缺口和减排压力。

针对上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优势和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建设目标,为期两天的研讨会对生物能源、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防治、认知与精神健康、创新药物、再生医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具体提出了其中包含的诸多科学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单个PI可以完成的,要求集中力量进行长期攻关。近10位PI围绕这些方向和问题,结合已有的研究和合作基础,进行了实验室重要研究方向性项目的申请报告。这些申请报告与以往不同的是,PI们在报告项目的研究方向、目标、难题、方案的过程中,着重突出了其他学科领域的共同参与以完成更有影响力的目标的需求和意义,以及团队攻关可能产生的更好的预期效果。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梁栋材院士、杨福愉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志珍院士等13位海内外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了认真评议。

评审专家们着重评议了项目是否具有团队攻关的重要价值、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并针对一些项目如何实现多领域的交叉、协作提出了建议。经过项目评审,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确了。

多个PI 协作团队攻关的科研形式是一种即将开始的探索与尝试。目前的科研体制、考评方式、支撑体系都是为适应PI 制而建立起来的,科研形式的调整意味着这些体制机制也面临相应的调整。在研讨会例行的圆桌会议上,十多位PI 根据目前的平台建设、科研设施与资源共享等问题上存在的不利于团队协作的缺陷,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同时,很多PI 长时间以来也习惯了“单兵作战”的方式,观念和习惯的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正如杨福愉院士说的,团队攻关对PI 们团队精神、心胸气度等品格方面的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徐涛说,PI 制从尝试到成功推向全国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对它进行调整与变革也将是一个相当长的探索与完善的过程。这种战略研讨会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不仅仅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通过这种形式的交流,还可以发现目前存在的不足,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参考资料

[1] 科学时报,杨福愉院士:单一的PI制有局限性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