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合成化学产业资源聚合服务平台

俯身育人,言传身教——韩家淮院士的教育之道

来源:厦门大学本科生教育      2018-12-19
导读: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副校长、应激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头顶15个头衔的韩家淮,每天都很忙。虽然忙,但有些事他一直在坚持——小到陪学生吃饭、和学生谈论人生。尽管身兼数职,他最牵挂的还是学生,言传身教,不摆架子,不搞虚势,实打实地走到了学生中去。

1.png

韩家淮,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副校长、应激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头顶15个头衔的韩家淮,每天都很忙。虽然忙,但有些事他一直在坚持——小到陪学生吃饭、和学生谈论人生。尽管身兼数职,他最牵挂的还是学生,言传身教,不摆架子,不搞虚势,实打实地走到了学生中去。

若言育人,先言育人之环境

老师要尽力提供一个更适合学生成长的环境,一片更肥沃的土壤。韩家淮看到,相似的教学方法,相似的课程设置,实际效应在不同的地方不会完全一样。2015年,在韩家淮的积极推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博伊特勒书院成立了。韩家淮担任首任院长,周大旺任执行副院长。书院的授课老师阵容强大,除了韩家淮的导师、诺奖得主布鲁斯·博伊特勒教授外,还聚集了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最高科研奖莱布尼茨奖获得者雅格·福格尔,英国牛津大学约翰·奥斯汀教授等10多位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的顶级科学家。

韩家淮认为因材施教,拔尖计划是应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现状的一条路。近年来高校扩招,让更多的学生进入到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带动国家的整体教育水平,这是很好的事情。然而,我们仍然需要保住原来顶尖的那一部分,所以要有拔尖计划。拔尖与普适结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既让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发挥带动示范效应,又能激励其他学生努力奋进,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不同层次的人才。

韩家淮说他在面试学生的时候首先问的就是志向,“你是不是想做生命科学的科学家?”这是前提,“我们是希望能够给那些想成为生命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的科学家的学生提供条件。” 让真正有能力有想法的同学可以去做他们想做的事,就像是你要渡河,拔尖计划恰恰为你提供了舟。

师者传道,道是知识更是精神

在拔尖计划中,韩家淮很少有说教式的教育,更多的是身体力行,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领悟。

韩家淮一直跟学生强调尽可能去规避功利规避得失,这是一位身处浮躁时代的科学家依然坚持的操守。韩家淮说的很质朴:“这年头得失已经不重要了,你们都饭吃,都有衣穿,都有房住,谈论过多的得失是最让你们焦虑的部分。

物化的荣誉不值得我们投入过多的精力,真正值得我们去思考或者说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在与学生的相处之中,韩家淮尽力传达给学生作为科学家应有的情怀,他希望学生知道真正的荣誉是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他希望学生能有一种务实的精神,他们的价值来自解决人类的问题,来自引导人类的进步,而不是世人眼中看的最重的浮名与物化的荣誉。而且,过分的看重得失思考值与不值反而成了一种羁绊。

image.png

“比诺奖更重要的是知识的传承。百年后,诺奖得主或许会被遗忘,但教育事业仍会继续。”那些头衔会被时间抹去,那些奖励会在时间的冲刷下化为尘土,但科学研究所得到的结果会被后人继承、会与世长存。

韩家淮说他想展现给学生的品质是勤奋,他也正是这样做的。想找韩家淮很简单,去他实验室就好。每天除了睡觉时间,韩家淮都会在实验室,或者在去实验室的路上。即使需要外出开会,会后不管多晚,他也必然要回实验室看看。这种无言的教育更加具有说服力。他教会学生业精于勤,科研成果的取得必然离不开大量的时间积累。

亲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

“跟学生一起吃饭主要是为了增进交流。”韩家淮说。他的助手,同时也是团队成员的张荧荧则将这看得更透彻,“韩家淮‘硬要’陪大家吃饭,就是为了‘压迫’内向的同学跟他交流,聊什么都可以,包括最新的电影。” 他甚至还为此制定了“陪饭日程表”,中午陪本科生吃饭,晚上陪研究生吃饭。他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绝不仅限于“陪饭”上。韩家淮的办公室门总是开着,学生们有事情可以直接进来找他。在自己工作的间隙,他也会来到实验区,逮着学生问:“你那个实验怎么样了,有数据吗?给我看看。”

image.png

2013年起,韩家淮主动请缨担任本科生班主任。院士当起了本科班主任,很多人不理解。而对于韩家淮来说,原因很简单,“我是老师,我需要了解学生。”所以,韩家淮开班会,办茶话会,学业上指导督促,生活上答疑解惑。韩家淮实验室门口最醒目的位置竖着“韩家淮实验室欢迎您”的立牌,表明实验室对任何感兴趣者开放。每年新生入学季,实验室就征集新生前来参观实验室,参与培养感受态细胞的训练,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科研的严谨与不易,并从简单实验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从体验中逐步找到自己的追求。2017级某位新生在放假前发邮件给韩家淮,想要寒假留校到实验室学习,很快被应允。这位同学说:“我很激动将有两周的时间与科研零距离接触,听组会、了解前沿资讯、观摩实验过程……”。

效果显著,一流团队与一流学生

如今,团队引培并举,已形成老中青传帮带的优良机制,打造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能力突出的国际一流研究队伍。其中既有韩家淮与张荧荧、吴乔与陈航姿的“师生档”,周大旺、陈兰芬、邓贤明的“哈佛三人行”,亦有由肖昌春、付国、肖能明、刘文贤4位从国外同一研究所引进的“免疫学F4团队”等。近5年来,团队中教授平均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159.05课时;副教授平均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171课时。11人担任本科生班主任,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思想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团队老师们积极承担本科生科研训练工作,为的就是让他们“提早体验科研生活,以便更好地选择将来的路”。

老师的付出在学生的成长中得到了最好的回报。近5年,团队成员培养的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SCI刊物发表了近100篇学术论文。博伊特勒书院前两届拔尖班中的24名学生,在结课后受邀赴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等世界著名高校进行科研训练。拔尖班首届毕业生范婧雯更是成为当年大陆高校唯一名盖茨奖学金获得者,被剑桥大学录取。

对于拔尖计划,韩家淮在尽心创造关于知识的一方沃土,更是关于科研的一方净土。

参考资料

【1】微信公众号“厦门大学本科生教育”(ID:gh_00155ecb62f5),拔尖计划丨俯身育人,言传身教——韩家淮院士的教育之道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