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假如Woodward学中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马钱子作为传统中药的应用由来已久,始载于明朝的《本草纲目》,传闻北宋初期南唐后主李煜就因马钱子中毒而死。“番木鳖”是“马钱子”另一种中文称谓,它们拉丁文学名均为“Strychnos nux-vomica L.”,同“西红柿”和“番茄”的关系类似。由于“Strychnine”和“Brucine”在马钱子总碱中含量最高且最早被人类从马钱子植物中获得,这两种生物碱的中文译名被冠以“番木鳖”和“马钱子”。然而,“马钱子”和“番木鳖”本就是同一种植物,这就为两种生物碱译名使用混乱埋下了伏笔。
图左:马钱子和其干燥的种子
图右上:马钱子碱(Brucine)的结构式
图右下:番木鳖碱(Strychnine)的结构式
中文译名的混乱使用致使大众对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难以区分,甚至出现了将二者混为一谈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大众科普和学术交流。例如:“Brucine”的CAS登录号是“357-57-3”,经过科普中国审核通过的百度百科却将“Brucine”的CAS登录号错误地登记为“57-24-9”(“Strychine”的CSA登录号)。
图:百度百科中的严重错误
(浏览和引用日期:2020-07-01)
1954年,现代有机合成之父Woodward首次实现了番木鳖碱(Strychnine)的人工合成。但某《有机化学》教材中,在介绍生物碱领域的杰出化学家时,采用了Woodward合成马钱子碱的说法,并给出了Brucine的结构式,但事实上Woodward合成的是Strychnine。图:Woodward于1954年首次人工合成番木鳖碱(Strychnine此外,由于中文译名使用的混乱,部分化学试剂厂商不得不标明了“订货以英文名为准”和“订货以CAS为准”。
图:相关产品中标准有CAS和英文名
在该背景下,作者查阅了大量标准、规则、词典、教材中关于马钱子类生物碱中文译名的用法后,建议:将“Brucine”和“Strychnine”的译名规范为“马钱子碱”和“番木鳖碱”,且今后社会各界使用这些生物碱中文名时进行严格统一的英文标注。工具书在今后修订时应该严格区分,逐步规范今后的使用,避免混乱继续下去。
图:马钱子中包含的吲哚类生物碱
(中文为建议采用统一译名)
董子阳, 杨占会, 许家喜. 关于规范两种马钱子生物碱中文译名的建议[J]. 大学化学, 2020,Doi: 10.3866/PKU.DXHX202005056.
原文链接:
http://www.dxhx.pku.edu.cn/CN/10.3866/PKU.DXHX202005056